本报讯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发布我国农业绿色发展首部绿皮书《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18》。报告显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主要在空间布局、资源休养生息、产地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修复、人居环境建设和绿色发展模式探索等六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已经融入到农业农村发展各个方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生态田园和美丽家园建设提速,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水平显著提升,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缩小。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以及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极大地推进了农业绿色发展。该报告以客观、权威数据为支撑,从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多角度系统反映了近五年我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总体进程与主要成效,为社会各界观察判断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窗口”,为推动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绿色发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样板”。
具体而言,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在六个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一是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全国已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9.28亿亩,认定茶叶、水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48个。二是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耕地利用强度降低,耕地养分含量稳中有升,全国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提升到每公斤24.3克,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48。三是产地环境逐步改善。全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平均化肥利用率提高到37.8%,农药利用率38.8%,化肥农药使用量双双实现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83.7%。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0%,新疆甘肃等地膜使用重点地区废旧地膜当季回收率近80%。四是生态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已划定国家级的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25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35个和海洋牧场示范区64个,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升到55.3%,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明显下降。五是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全国完成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村占73.9%,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村占比17.4%,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占48.6%。六是模式探索初见成效。遴选出全域统筹发展型、都市城郊带动型、传统农区循环型3个综合推进类模式和节水、节肥、节药,畜禽粪污、秸秆和农膜资源化利用,渔业绿色发展7个单项突破类模式,可为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