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两周年改革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获悉,截至今年3月底,陕西自贸区杨凌片区注册市场主体1677户,新增注册资本152.91亿元,其中各类企业1433家;新增外资企业30户,同比增长109.9%;新增外贸备案企业88户,同比增长87.2%。2018年实现进出口总值8.17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作为我国自贸试验区中唯一一个以推动现代农业合作交流为主要特色的自贸片区,自挂牌以来,杨凌片区紧扣国家使命和功能定位,通过制度创新、对外合作等途径推动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杨凌片区全面落实承担的61项试点任务,完成率100%。同时,杨凌片区紧扣“创新现代农业合作交流机制”的重点任务,两年来已累计形成40个具有较强系统集成性特点的创新案例,其中,“微信办照”和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的典型经验做法分别受到国务院第四次、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和“农业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两个创新案例被全国复制推广。
为助力农业企业“走出去”,通过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商务服务平台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美国的3个农业海外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杨凌片区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法律咨询、信息交流等一体化服务,全力促进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杨凌增设了荷兰等3个国际事务部,在日本设立了驻日办事处及投资贸易促进中心。
同时,在数字贸易新时代背景下,杨凌紧跟节奏,创新搭建“杨凌农科”农产品跨境交易平台,推行“杨凌农科品牌+境外农产品展洽会”的跨境贸易模式,成功对接79个国家和地区、138个国际农产品协会,首批56家农产品企业入驻平台,助力企业抱团“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立足于农业科技资源优势基础,杨凌片区重点打造国际农业创新港,通过“请进来”国际农业领域科教信息、专利技术、研究成果、市场等资源探索农业国际合作新方式。目前已有鸠山由纪夫“一带一路”友爱研究所、科迪华农业技术培训中心等12家国际机构正式入驻。依托创新港,中国-哈萨克斯坦现代农业研究中心等11家研究机构落户杨凌片区,国际农业科技平台有效集聚,推动“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稳步发展。
两年以来,杨凌片区始终以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为引领,大力推进境外农业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已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启动建设了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其中,杨凌片区与哈萨克斯坦国际一体化基金会合作的中国-哈萨克斯坦农业创新园,已经从国内引种小麦等6大类48个品种,其中研发的冬小麦5号优点突出,具备抗锈、抗旱、高产等特点,亩产较当地品种增产82.3%。
(摘编自《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