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二十六届全国绒毛会议上,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发布了《中国绒毛产业发展报告》,对2018年山羊绒、羊毛、牦牛绒、兔毛等产业2018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2019年绒毛产业虽然承压,但整体走势将在合理区间调整,产业运行环境将会继续优化。值得注意的是,如何降本增效仍是全行业的难题,需要重点关注,特别是在创新发展中要重视推动产业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以此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会上,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会长潘种树提出,2019年要推动绒毛产业适应“新常态”,以供给侧改革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整体向好
“我国牦牛绒原料价格处于市场合理调整空间,市场消费日趋理性。”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沈静说,具体来看,2018年我国山羊绒产量为18673.19吨,较上一年度增加了821吨,上涨4.6%。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山羊绒及羊绒纱线出口显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大于85%含量的精纺山羊绒纱线出口量为1366吨,出口金额为12.8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分别增长了77.93%、69.8%。
出口数据表明,我国羊绒产品的出口目前仍处于初始加工阶段,瓶颈尚未突破,仍以纱线出口为主体,附加值较高的羊绒制品因品牌知名度、设计、品类、品质等方面与国际品牌相比较无明显优势可言。
与山羊绒行业不同,2018年中国羊毛行业呈现“先喜后忧”局势。沈静指出,“从经济大形势看,整体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社会消费需求萎缩,实体经济困难加剧;而外销方面又受到全球需求不振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负面影响。营商环境衰化降低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多数工厂以减少库存、压缩原料采购来规避风险。在这种相对弱势的大环境下,有些企业出现了资金紧张等问题。”
报告显示,2018 年中国进口羊毛总量37.7万吨,其中,原羊毛总量为267653吨,同比增长1.6%,表明了中国毛纺工业对羊毛依旧保持较旺的需求。
受下游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带动,我国牦牛绒制品在外销市场逐渐活跃,2018年牦牛绒原料采购价格出现明显增长。2018年,牦牛绒原料价格每吨在42万元左右,较2017年的每吨18万元上涨了一倍多。“这主要受益于外销市场质量效益的良好带动,及我国内销市场需求逐渐兴旺。”沈静分析。
再看兔毛产业市场,兔毛产量处在上升恢复期。报告显示,2017年11月至2018年底,兔毛的市场价稳定在每公斤186元,机梳兔绒供货价在每公斤270元。农民对长毛兔的养殖积极性也在不断回升,根据市场初步调研,目前国内兔毛库存量在1200吨,市场全国日供货量约在15吨以下。
从兔毛的使用现状方面看,我国兔毛以原料出口为主转变为以国内使用为主,兔毛的供应品种上从单一变为多品种,市场适应性不断增强。
“2018年,虽然绒毛产业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但是总体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内外销市场表现稳定,运行质效稳步提升,转型升级成效逐步显现,高质量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沈静说。
产业链创新成关键
我国是世界羊绒羊毛的主要产区,一方面,凭借稳定的牧场资源、先进的加工技术和优良的产品品质,中国绒毛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逐步走向世界;另一方面,生产方式规模化程度低、产业管理和服务体系相对落后等问题也长期困扰着中国绒毛产业的发展,亟须推动这一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升级,随着内需不断扩大,畜产品作为传统民生产业,如何在新时代消费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潘种树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主要呈现三个特点:经济从高速增长放缓到中高速增长;增长模式从粗放式增长向创新和消费驱动增长转变;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在此情形下,我国羊绒产业的转型升级方向就是共建新生态之路,产业链创新成为关键。
会上,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春丽,从宏观经济角度指出强大国内市场对羊绒产业发展的重要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强大国内市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高度重视。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不仅是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战略选择,也是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措施。”郭春丽表示。
在经济新常态、消费升级、强大国内市场等三要素作用下,绒毛产业融合如何共建生态之路?与会者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羊绒+’发展模式将是绒毛产业发展的方向。”维信羊绒集团董事长郝续宽解释,“羊绒+”不仅要在零售终端实现羊绒制品的销售,更是从源头、从养殖及收绒环节开始实现农牧民的“互联网+”模式。维信羊绒集团通过“羊绒+”,将“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以新理念、新机制、新业态推进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
德泓国际绒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海科认为,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要转变思维,主动调整企业发展模式,适应新形势,发力自身建设,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提升品牌竞争力,以不变应万变。“共议技术是核心,只有企业拥有了核心的共议技术,拥有了他人无法替代和超越的共议技术,才能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他说,我国羊绒产业拥有全球75%的原料资源,掌握全球95%的生产资源,而我们单单缺乏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的技术与管理。在管理上,要抓好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实现生产组织的集约化,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产品质量+市场需求’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两端的把控尤为重要。”在交流中,鄂托克旗伊吉汗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先进集体,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伊吉汗羊绒制品公司不断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一条“牧、工、贸”的路子。
同样,内蒙古米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也着眼全产业链的创新,构建“种养培育—绒山羊养殖—原料收储贸易—羊绒的精细化加工—品牌运营的供应链商业模式”,探索羊绒新生态,形成了全产业链的集团化紧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