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浙江省长兴县根据农业特色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需求,以全县1.2万亩芦笋种植面积为基础,打破区域限制,组建了芦笋特色产业农合联作为长兴县农合联的会员单位。芦笋特色产业农合联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全部为农民会员,下设生产服务部、销售服务部、技术服务部和金融服务部四个部门。截至目前,长兴县芦笋特色产业农合联拥有芦笋专业合作社27家,家庭农场9家,涉农企事业单位7家,种植大户6家,其他相关单位4家,芦笋种植面积1.2万亩,预计年销售芦笋超1.6万吨,产值超2亿元。
长兴县芦笋特色产业农合联的运行方式
合适的构架是特色产业农合联有效运营的基础。特色产业农合联的组建要基于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长兴县芦笋特色产业农合联就是依托当地的芦笋专业合作社而组建的,理事会、监事会由农民会员选举产生,全体理、监事成员全部由农民担任,行政或事业单位人员只负责指导和要素资源调配。这种运行模式既坚持了市场经济导向,又能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
统一的全产业链服务是特色产业农合联生存的关键。特色产业农合联以生产、供销、信用服务为切入点,用统一的全产业链服务一家一户无法完成的工作。
生产服务。建立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体系,长兴县芦笋特色产业农合联采取统一基础设施、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农资配供、统一生产标准的“四统一”方式,从土地、育种、种植、施肥、用药等各个环节对芦笋生产进行标准化管理和服务。而对于没有纳入标准化管理的农户,实行严格的检测制度。以施肥用药为例,未统一在特色产业农合联农资配送中心购买化肥农药的农户,检测中心每批必检,并收取检测费。而对纳入统一管理的农户,则是开展免费抽检;对信用等级高的专业合作社实行免检。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保证芦笋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供销服务。供给方面,长兴县芦笋特色产业农合联通过统一品牌形象、统一销售价格、统一货源调配和统一信息分享,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统一对外销售,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提升附加值。销售方面,特色产业农合联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以产业农合联为主体,开展农超对接,与大型超市、商场、农贸市场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长兴县芦笋特色产业农合联建立经销商保证金制度,各地经销商进货之前,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先交纳保证金,不交纳保证金的经销商将失去合作资格。这一制度安排,对于特色产业农合联而言,提高了合作的准入门槛,减少销售环节的不确定性,减少价格波动和降低市场风险,为产品增值创造条件。
信用服务。建立信用评级制度。特色产业农合联根据会员生产状况等信息建立质量安全等级评价体系和信用评级制度。成立资金互助会,实行会员之间资金调剂。建立特色产业农合联农信担保体系,根据会员信用评级情况提供信用担保。建立反向担保制度。农商银行、担保公司和产业农合联分工合作,农商银行负责划定贷款范围,特色产业农合联根据会员信用以及土地、生产设备、产品等可抵押物情况为评判依据,确定会员增信额度,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特色产业农合联为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利用农业产业基金,为有需求的涉农会员提供资金支持。
产业带头人是实现特色产业农合联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长兴县芦笋特色产业农合联的核心团队有四人,其中三人以前或现在经商办企业,具备一定的眼光和经营管理能力;其中一人是种植能手。四人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也是当地有名的产业带头人。特色产业农合联要健康发展,离不开农村实用人才,特别是产业带头人。发掘和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产业带头人应该成为上级农合联的一项重要工作。
加强行业自律是实现产业农合联自我管理的必要制度。行业自律可以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保持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会员自律风险金制度,有利于规范行业自律,增强特色产业农合联在会员中的威信。以长兴县芦笋特色产业农合联为例,加入特色产业农合联,每位会员必须缴纳自律风险金,金额在5000元-8000元不等,这笔风险金作为会员不遵守农合联自律约定的惩罚金,用经济手段有效约束会员行为,加强自律,有利于树立特色产业农合联的权威性。
关于产业农合联几个问题的思考
县、乡两级农合联和特色产业农合联的定位。农合联在浙江甚至在全国都是一个新生事物,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特色产业农合联更是农民群众首创,长兴县在实践中解决了农合联到底“联什么”问题。长兴经验可以发现,县、乡两级农合联和特色产业农合联应有不同的功能和定位。
县级农合联,一是发挥要素资源的整合功能。指导协调涉农企事业单位、联合社、农技企业等要素资源流动,指导特色产业农合联发展,但不参与特色产业农合联的经营活动。二是开展区域农业公用品牌建设。根据区域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特色产业和发展规划等,打造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三是培育县域特色产业。结合当地传统农业特色产业的实际,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四是及时总结农民首创经验。以长兴县芦笋特色产业农合联为例,现在长兴县芦笋特色产业农合联起源于长兴许长蔬菜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实行“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并实行种植技术培训中心、农资配送中心、蔬菜冷藏保鲜中心和产品销售中转中心的“四个中心”和统一流转土地、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投入品管理、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营销、统一产品销售、分配大棚到户的“六统一分”等管理模式,对于特色产业农合联组建及运行极具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乡镇农合联,一是落实相关涉农政策和统防统治、肥药双控、食品安全等,为会员提供政策咨询,向上级农合联反馈会员诉求等。二是以农业公用品牌为抓手,提供品牌增值服务。三是做好一镇一品,培育特色农业产业。
特色产业农合联,一是整合农户资源,形成规模效应;二是以生产、供销、信用为核心,开展全产业链服务;三是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特色产业农合联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考虑“怎么联”问题。特色产业农合联必须要根植于会员需求,能够为会员提供某种服务或带来增值利益:一是要形成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相结合的产业服务体系。解决会员在生产种植、采收销售、资金周转等一系列环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会员把地种好、把货卖好、把钱贷好。二是要有助农增收功能。利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营销手段,帮助会员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并将农产品转化为实实在在经济利益。三是要有造血功能,实现自我发展。
特色产业农合联要保持生命力,需要一定的反哺机制,这个反哺机制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扶持,还要在实际运营中实现自我发展。以长兴县芦笋特色产业农合联为例,建立“公益化服务、公司实体化运作”模式,特色产业农合联成立实体公司,形成产业农合联公益性服务全免费、公司经营性服务收取一定费用的模式,芦笋产业农合联对外统一销售价格每斤加价0.2元作为手续费,这两毛手续费既没有损害农民利益,又保证了特色产业农合联的正常运转,具备初步的自我造血功能。
特色产业农合联只有对外提升品牌吸引力,对内凝聚会员向心力,才能实现长远发展,保持旺盛生命力。
发挥特色产业农合联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从测土配方、育苗育种、农资配送、施肥用药、采收包装、储藏运输、品牌营销、金融服务等各个方面建立标准化的流程,让农民种地变得简单。二是利用规模优势取得一定的议价能力和定价权。特色产业农合联可以利用规模优势,通过控制货源和经销商进行谈判,既解决了农民的卖难问题,又保证农户利益。三是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向农产品加工上下游产业延伸,向周边相关产业拓展,拉长和拓宽产业链条,形成产业带和产业群,减少农产品的季节性、不易贮存、物流困难等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四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特色产业农合联有实力购买现代农用设备,实施机器换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劳动生产率。
(浙江台州市社监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