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海关统计,2019年2月,我国进口棉纱11.99万吨,环比减少27.24%,同比增加30.19%;2018/19年度,我国累计进口棉纱101.87万吨,同比增加1.17%。
2月份棉纱进口同比大幅增长有一定的特殊性、偶然性,一方面外纱价格优势逐渐体现。1、2月份 ICE棉花期货较大幅度回调及印度国内棉花集中上市导致棉价偏低运行,越南、印巴及印尼、中亚等产地棉纱FOB、CNF、CIF等报价相较国产纱竞争力很强,江浙、广东、山东等地的织布厂和贸易商入市签约采购即期或“期货纱”。另一方面1、2月中低支国产纱供给并不十分充足。从调查来看,进入1月中旬,河南、河北、山东及江浙等地中小纱厂陆续春节放假,纱厂也基本停止棉花等原料采购,销售以处理库存、加快货款回收为主,有备货需求的织布厂和贸易商转而采购进口OE纱、C32及以上支数棉纱。
青岛、宁波、广东等港口棉纱贸易企业反映,随着3月中旬以来印度、巴基斯坦等棉纱内外盘报价连续上涨,不仅印巴国内织布、服装企业需求、采购随之减少,出口“期货纱”的影响更大,中国、孟加拉等买家纷纷削减甚至暂缓对远月船期印巴纱的签约;当然受棉花、棉纱出口价格持续较大幅度上涨的影响,一些信誉比较差、规模较小的纱厂或出口商要求延期交货或双方重新协商、提高棉纱成交价格,纱厂单方面违约、毁约现象逐渐增多。但与印巴纱出口报价偏强运行形成对比的是,3月份以来,越南纱、国产棉纱的内外盘报价持续企稳,受到布厂、中间商和服装厂的高度关注,询价、采购也发生了转向。
从调查来看,目前青岛、宁波等港口越南产C32S高配包漂纱低于同品质印度大厂品牌厂纱300-500元/吨;而浙江、广东等地轻纺市场C32国产针织纱与同品质印巴纱的价差缩小至200-300元/吨。部分贸易商表示,由于近两周来印度棉纱、巴基斯坦棉纱外盘报价“比赛”上涨,而清关后棉纱人民币价格又稳中偏弱,贸易商“腹背受敌”,经营风险加大,因此,对继续进口“期货纱”应选择观望为主。
(新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