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渔泽镇岗上村是革命老区,“抗大一分校旧址”就坐落于此,每年来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人络绎不绝。然而,随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如何利用革命老区资源优势加快培育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让游客带上富有老区特色的农产品成为岗上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屯留区供销合作社在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过程中,针对岗上村是革命老区的特点,成立了惠农服务中心,专门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系列化服务,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红色老区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有机旱作
绿色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以前我们都是分散着种地,很难形成规模。现在好了,有了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粮食质量上去了,我们的收入也增长了不少。”屯留区渔泽镇惠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常连有深有感触地说。
为实现小生产向专业化大生产的转变,该示范区依托中乔大三农集团的科技优势,在基地实行托管服务模式,坚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积极创新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屯留孕育了红色基因,我们将以红旗渠精神做引领,让红色精神变成绿色产业。我们严格按照绿色、有机标准,为国人生产良心粮、放心粮、健康粮,并以富硒谷子的种植促进产业转型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带动革命老区人民精准脱贫致富。”中乔大三农集团董事长乔书领说。
2017年,联友农业机械合作社与岗上村委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了273户农民的1500亩土地,发展岗上村280户750余人为社员。同时与中乔大三农实业集团加大合作力度,建设起千亩富硒谷子种植基地,采取“流转+托管”的模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精量播种,统一技术管理的“四统一”标准化生产模式,全程采用绿色防控技木,无人机喷施富硒肥,确保封闭有机。据介绍,中乔大三农实业集团统一提供种子、生物肥、农地膜等农资,合作社提供耕、种、管、收等全程机械化服务。秋后,中乔大三农实业集团以高出市场价0.5元/斤的价格向合作社收购。通过实施该项目,带动了岗上村贫困户32人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此外,合作社还对全村的12户贫困户进行脱贫兜底,确保贫困群众有活干、有钱赚。
变废为宝
沉陷区种出有机富硒谷
“示范区内决不允许使用除草剂、除虫剂,用羊粪培土,硒料喷洒,从根本上保证种出的小米是健康粮、功能粮、放心粮、安心粮。”岗上村村委书记李银生说。
如今的示范区是村里人的“宝地”,而在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采煤沉陷区,因为土地贫瘠,多年来粮食产量一直没有起色。
常连有指着身后示范基地的牌子说:“屯留采煤沉陷区治理面积为12082.05亩,沉陷区平整后的土地是生地,成了农民的负担。但从另一面看生地也是宝地,因为生地没受到污染,是干净的土地。我们使用羊粪培土,在干净的土地上种出最有机的富硒谷子。”
示范区因地制宜将“地球伤疤”打造成绿色耕地,采用“五良”配套托管服务,通过平田整地等措施对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测土配方、并增施内蒙古优质羊粪有机肥等高标准农田建设措施后,培肥了土壤地力。
喷洒硒肥料、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采煤沉陷区由“包袱”变“财富”,产业结构由“黑色”转“绿色”,让岗上村塌陷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绿色、肥沃的富硒宝地。合作社在种植千亩富硒谷的基础上,还种植油葵1400亩、尖椒100余亩、高梁100余亩。地平了,水清了,农民的腰包也鼓了。
科技支撑
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现代农业真的离不开科技!在田间安装监控设备、传感器等物联网现代农业设施,对谷子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管,确保无任何化学品投入,打造优质、健康、营养的富硒功能食品。即使我们远在北京,也能做到监管全程化。” 中乔大三农工作人员李旭光如是说。
示范区内重点推广长生07号,晋谷21号、晋谷40号等优良品种,轮作倒茬的油葵选用“油圣耐旱将军”等品种,并实施谷子、油葵轮作倒茬。全程推广应用有机旱作农业综合技术,采用“优良品种+渗水覆膜穴播+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磷钾肥+物联网监管+机械化耕种”综合技术,应用物联网监控整个生产过程,且应用30余台大型农机具对谷子整地、施肥、播种、管理、收获进行耕、种、管、防、收全程机械化作业。在大幅减少生产管理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产量和产品品质。经测算,新技术的运用每亩可减少投入300余元,增产57公斤,增收达585元,实现了有机旱作农业在谷子生产领域的突破。
“富硒谷子去年收成好,省农科院还来这里测过,亩产近800斤呢。” 说起收成,村民王双喜的脸上泛出笑意。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山西耕地多数是旱地,只有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才能使耕地越来越肥,越来越健康。屯留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园区是一张亮丽的名片,是“红色”与“绿色”的结合,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优质绿色,生产生态互惠的良好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