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法?就是以神领形、以道驭术,用境界运转世界。如果说怎么走好“小而美”之路是“干法”的话,那这背后的价值思考和企业文化就是“心法”,是可以运用的智慧。
读懂“小而美”,就会喜欢“小而美”。
这家银行机构小、规模小、客户小。资产规模只有500亿元,户均贷款25万元,30万元以下贷款户数占比87%。
这家银行增速快、盈利强、质量好。相当于8年再造2个农商行,利润持续两位数增长,人均创利高达186万元;不良率始终保持在1%以下,60年来累计核销不良贷款仅3亿元。
这家银行近4年位列浙江省农信系统经营综合管理排名第一名,连续7年获浙江省联社综合实力十强,被《银行家》杂志评为“2017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规模500亿以下)第一名,“小而美”作为典型案例被载入《2017中国普惠金融报告》。
去年此时,记者走进乐清农商银行,对高剑飞董事长“坚持就是创新”的话语记忆犹新。但只知“干法”,未识“心法”,还没有悟到“真功夫”。
今年此时,记者再度感悟“小而美”,去体悟那本看不见的“无字经”。
正心:向内探索,向外超越
《论语》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固本才能生道,本固在何处,固在心里。乐清农商银行“小而美”价值体系的构建,就是一个不断向内扎根固本,向外开枝散叶的过程。
记者:从数据来看,过去8年乐清农商银行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你们的成功来自于什么?
高剑飞:“小而美”既是我们的道路自信,也是我们的文化自信。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因为我们走出了一条“小而美”的差异化经营之路,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整套与别人不一样的“小而美”价值体系。我们用文化来推动业务发展,以文载道、以文强行。在别人看来或许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认为,我们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记者:请介绍一下“小而美”的价值体系和五大文化?
高剑飞:人有骨肉、精神和灵魂。“小而美”的价值体系也是如此:“一大战略、两条底线、三个阶段、四项转型、五种文化、六大银行”的发展战略,是“小而美”之骨;“党的领导、价值引领、员工为本、持续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生态,是“小而美”之神;“姓农姓小姓土”“要走自己的路”“坚持就是创新”的“小而美”价值观,是“小而美”之魂。目前,我们还形成了“小而美”的战略文化、“舍与得”的经营文化、“简至上”的管理文化、“人为本”的队伍文化和“共成长”的“三农”文化这“五大文化”。
记者:你们为何如此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高剑飞:千年的寺,易见;百年的店,难寻。文化看似无用,但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我们希望通过厚植企业文化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员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管理自觉,最后达到“无为而治”的自我管理境界。文化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简单的、有用的,是“自文化”,而非“他文化”。
所以,文化必须向内探索,才能实现向外超越。我们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
我们是谁?姓农姓小姓土!
我们来干什么?走自己的路!
未来要怎么走?坚持就是最好的创新!
内心的方向明了,才能实现从“跳远”向“跳高”的跨越发展。
明心:认清自己,做对自己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心若明净,看事物直达本质,做事提纲挈领、事半功倍。乐清农商银行“小而美”的战略文化,就是明心明德的过程。
记者:“大而强”一直是企业家努力的方向,可是你们却坚持选择“小而美”,为什么?
高剑飞: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清自己,才能做对自己。笼中的鹦鹉安逸、野外的乌鸦自由,但是他们商议互换,结果乌鸦得到安逸,却难得主人欢喜,最后抑郁而死;鹦鹉得到自由,但长期安逸,不能独立生存,最终饿死。坚持选择“小而美”,是因为“姓农姓小姓土”的我们,适合“做小”。
我们“做小”,才有广阔的空间。农村市场是其他银行不愿做、不想做、不敢做的业务,我们坚定地认为:农村是一片蓝海!
我们“做小”,才与能力相匹配。大额贷款对风控制度流程和队伍能力都有较高要求,我们的客户经理不具备做大客户、大企业的专业能力。
我们“做小”,缘于“三农”情怀。我们生与斯、长与斯,我们的队伍知乡音、懂乡情,对“三农”有着深厚的感情。
记者:乐清农商银行在几次转型发展中总是先人一步,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高剑飞:预见,方能不遇见。我们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看清危机,从大到小转型。在2011年金融风波之前,我们看到了企业脱实向虚、过度融资、过度担保等疯狂乱象,我们认为企业疯狂的背后必有大风险,因此提前向小微市场转型。
笫二阶段,看到蓝海,从上到下转型。金融风波后,各家银行纷纷转入小微市场,抢夺金子塔顶端20%的高端客户,我们认为这些客户同样也会出现过度融资、过度担保等情况。因此,我们向金子塔底部80%的客户延伸。
第三阶段,看破瓶颈,从量到质转型。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各项指标都做到了极致。但商场如战场,胜者为王,我们拼的不是爆发力,而是耐力。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速度能否持续,今后会不会碰到瓶颈?因此,我们提出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型。所以,只有明心见性,才能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修屋顶。
记者:你们每次转型都很成功,其中遇到的困难和艰辛,只有你们自己最清楚,都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高剑飞:每一次转型都有着抽丝剥茧般的痛,但方向定了,傻傻地干就是了。
破釜沉舟才能心无旁骛。在制度上不留后路,明确规定新增500万元以上企业、300万元以上个人贷款坚决不进;3家银行以上融资的企业坚决不进;在考核上力出一孔,所有资源都向“小”倾斜,考核贷款户数,不考核贷款额度;出现不良贷款,做大追责、做小免责;在目标上自我加压,用高目标引领快发展,以户补量。
转型最难的还是坚持。我们要顶得住压力,既要顶得住来自大企业、大老板等社会能人的各种压力,还要顶得住内部压力,最初有不少员工认为:做小,在当地没有话语权;做小,太慢太累,贷款流失的窟窿难以填补。我们还要经得住诱惑。很多员工和兄弟单位会问“投行收益这么高,村镇银行有政策倾斜,你们为什么不搞?”我们认为,还是要走专业化的道路,如果线长了、拉平了,竞争力就削弱了。所以,要走“选好的路”,别只选“好走的路”,坚持到底就是最好的创新!
修心:取舍有道,大道至简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这种心境通俗地说,就是活明白了,懂得取舍,能够依照本心做事,不断恢复本来。乐清农商银行“舍与得”的经营文化和“简至上”的管理文化,就是为道日损的过程。
记者:您刚才说,在转型中既要顶得住压力,还要经得起诱惑,这其中的“取舍”,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高剑飞:这几年,很多倒下来的明星企业,就是盲目投资,偏离了主业。我们必须知道自己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做企业跟做人一样,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舍得是一种智慧。关于“取舍”之道,从乐清的实践来看,我们有三点感悟。
“舍大求小”。大项目、大企业不是我们的“菜”,和我们“门不当、户不对”,我们拉不来,养不起,也留不住。所以,我们不要“白富美”,只要“小而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舍同求异”。面对同质化竞争,正面竞争,必将两败俱伤;消极回避,最终坐以待毙;只有错位竞争,才能实现“换道超车”。作为地方性小法人机构,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才能在极度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所以,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舍近求远”。我们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始终把农商行当事业来做,一直遵循“三不原则”。不违规,始终坚持不做贸易背景不真实的承兑汇票、不买卖存款;不攀比,不虚冲存款,不拼时点;不盲目,在造船业、房地产等行业疯狂的时候,始终保持冷静头脑,放弃短期业绩。我们要“太极”,不要太急。
记者:你们客户数这么多,但员工这么少,是怎么管理的,主要采用什么微贷技术,德国?还是台湾?
高剑飞:我们没有高大上的技术,只有自己的“土办法”。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做出“工匠精神”就可以了。
风控上,要简单明了。“做小”不用想太多,用好两个法则就可以了:一个是大数法则。根据我们行的大数据分析,小额贷款的不良率是很低的。所以,做小就像在游泳池里游泳,只要不发生道德风险,一般是“淹不死”的。另一个是利润覆盖风险。风险不是越低越好,银行本来就是经营风险的企业,不经营才是最大的风险,关键要看收益能否覆盖风险。
流程上,要删繁就简。很多银行认为,贷款审批流程越长,审批人越多,风险越小。我们认为流程越短,责任越明确,风险越小。所以,我们去中心化、去链条化,对小额贷款充分授权,缩短流程实现高效便捷。
管理上,要大道至简。我们反对完美主义。在考核上抓主要矛盾,重点突出,比如我们薪酬考核突出模拟利润,就抓住了“牛鼻子”。我们反对盲目创新。创新有风险,不创新必然被淘汰,但也有很多金融机构为了创新而盲目创新。我们认为,创新不能只看过程,要看效果,走自己的路就是创新,坚持就是最好的创新。
守心:知行合一,利他行远
孔子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弄明白,还要活出来,知行合一才能通达无碍。乐清农商银行“人为本”的队伍文化和“共成长”的“三农”文化,就是价值观内明外用的过程。
记者:你们是如何打造“人为本”的队伍文化的?
高剑飞: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投资回报最高,所以我们也很舍得在员工身上花钱。我们提倡“人为本”的队伍文化,把人作为最大的资本来投资。
让有理想的人成长。让员工有学习的平台。单位是练兵场,农商行是商学院。我们搭建“小而美研修班”“小而美大讲堂”“ 小而美大学堂”等,变“员工众多”为“人才众多”。
让员工有进步的希望。我们坚持自己练兵,不用空降兵。因为空降兵不了解我们的文化,还会影响内部员工的晋升通道。
让想创业的人成功。员工薪酬越高,企业成本越低。我们倡导“高效高薪”,薪酬高了,员工就能把思想集中到工作上,对单位的归属感会更强,对风险把控也会更好。我们倡导“以业绩论英雄”,人才选拔“不拼爹和妈”,论绩排辈。
让肯奋斗的人前进。你若奋斗,我必厚待;你若精彩,必有舞台。我们打通行政、营销、专业、操作等序列,通过员工持股、设立基金等,让奋斗者劳有所获、老有所依。建立容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创新者撑腰、为实干者负责。最终实现一人奋斗,全家幸福;现在奋斗,终身幸福。
记者:我们都知道,“三农”工作是最难做,也是最难坚持的,在实践中你们是如何坚持的?
高剑飞:相比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我们“智商”不高,但我们对“三农”始终有着一份情怀、一份坚守和一份担当。概括起来,有3点体会:
相信,方能看见。银行一般都看重资产,但我们更看重人品,我们有胆量做“三农”业务,是因为我们认为:农民最讲诚信,只有企业老板跑路,没有农民跑路;农民最稳定,基本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坚守,方得始终。很多银行也做“三农”业务,但长期坚持的不多。我们始终坚守本源、坚守农村,全市有95%的农民首贷在我们银行。我们对农民好,农民就会对我们好。
利他,方会走远。我们认为,打造百年银行,要有利他情怀。利他,最后是利己,因为只有社会好了,客户好了,我们才更好。无我,才能走得更远!
“小而美”,是用德性来承载发展、用智慧来管理经营、用境界来运转世界。乐清农商银行的“五大文化”无不蕴藏着“选择、舍得、简单、共享、利他”的经营智慧,可以通达“无畏、无求、无为、无私、无我”的精神境界。内圣外王,功到自然成,果熟自然红,这就是“心法”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