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3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浙江余姚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鸡毛换糖”搭上互联网快车

□ 何峰 谢敏军 胡云

    近年来,生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长,让环境不堪重负,“垃圾革命”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浙江宁波余姚市积极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以建立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和互联网交易服务平台为核心,多渠道多模式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传统“破烂王”变身“回收小哥”

    这一天,余姚市凤山街道东江社区的张大妈来到社区垃圾投放点,拨通布告栏上的联系电话,和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的工作人员约定了上门服务的时间。“春节前买了不少年货,留下一堆纸板箱和瓶瓶罐罐。”她说,“前几年都是直接扔掉,现在有了规范的上门回收服务,我就放在阳台攒了起来。”

    没过多久,余姚市振欣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摁响了张大妈家的门铃。和印象中的“破烂王”截然不同,上门回收的工作人员穿着绿色的制服,用“规范用语”问候张大妈,然后打包、称重、付钱。“他们上门回收就跟快递小哥收快件一样规范,交易完成后还有凭据,让人非常放心。”张大妈说。

    余姚在宁波市率先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去年开始,余姚市以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和互联网交易服务平台为核心,培育龙头回收企业,探索建立“垃圾分类+再生资源+物联网”三网融合发展的新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余姚市供销合作社负责人赵阳军表示,再生资源本就价值不高,行业不规范,导致老百姓对“破烂王”缺乏信任,影响了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降低了再生资源的回收率。通过有序推进废品回收站点整治,排摸出废旧物品回收站(点)643家,发现有证的站(点)仅有161家,而无证的站(点)多达482家。“从排摸情况看,强化行业整治、加强流动收购人员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赵阳军说。为此,余姚从执业规范、着装标志、收购价格等方面加强引导,通过培育龙头企业,逐步替代“小、散、乱”的回收站(点),改变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脏、乱、差”现象。

    在此过程中,振欣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脱颖而出,成为余姚市资源回收的主要企业之一。振欣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是宁波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宁波市供销合作社确定的2018年度宁波市再生资源回收骨干(规范)企业之一。“我们公司将绿色作为视觉主基调,对站(点)门头、室内背景、制度牌、价目表、工作服、上岗证、回收车辆进行统一布置。”公司负责人诸焕忠说。与此同时,公司还加强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上门回收时的专业性、规范性,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互联网时代的“鸡毛换糖”

    2017年底,宁波市供销合作社推出线上资源回收APP——“我要换糖”,市民可通过APP下单,足不出户就能预约上门收购。2018年11月,余姚上线“我要换糖”APP和微信平台,开启了垃圾回收的“互联网+”模式,实现了上门服务和自愿交投相结合的线上线下回收方式。“我要换糖余姚站”将回收区域覆盖主城区和部分乡镇,以低价值物品如废玻璃、废塑料、废橡胶、旧衣服织物、旧大件家具等回收为主,回收时间为早上8时至下午4时30分。市民只要用微信公众号或电话预约,就有工作人员上门回收废旧物品,市民也能获得相应的积分,可用来兑换礼品。

    “用互联网助力资源回收,加大宣传、提高知晓率很重要。”余姚市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说。自“我要换糖余姚站”APP上线后,先后开展了“四明广场再生资源回收推广活动”“塑料城再生资源回收推广活动”“余姚再生资源回收从业人员培训”等活动,向市民倡导再生资源回收和低碳生活。同时通过当地报纸、电视台、微博、微信增加平台的曝光率,吸引粉丝,宣传再生资源回收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以及平台的使用率。

再生资源回收倒逼垃圾分类

    “城区和乡镇差异较大,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式,想方设法提高垃圾回收率。”赵阳军说。

    2018年,《余姚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在城区街道和部分乡镇先行试点。街道采取“站+智能”模式,即设置固定标准回收站和小区智能回收箱;乡镇采取“站+点”模式,即设置固定标准回收站和若干村级回收点。“在设置标准回收站的基础上,街道的每个小区按实际情况设置智能回收箱,统一由小区物业进行管理,而乡镇的每个建制村设置一个回收点。”赵阳军说,乡镇(街道)通过招标确定回收企业,由企业落实回收站(点)用房并自主经营。目前,余姚已在9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并实现上门回收。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既能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能减少垃圾处置量,达到回收可用资源、降低处置成本、减少土地消耗的目标,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市农村农业局的贾红军说,从近几年农村工作实践看,设计建设合理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到村(点)定期、定点回收制度,对提升农民垃圾分类的热情具有明显的作用。在阳明街道试点的基础上,2018年11月,振欣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在余姚城区的7家回收站开门营业,实现了主城区全覆盖;在小曹娥镇试点的基础上,向马渚、低塘、河姆渡等乡镇拓展。

    “余姚在覆盖区域已建立起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橡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纺织物等七大类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体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在40%以上。” 赵阳军说,再生资源回收和垃圾分类“两网融合”,倒逼可回收物的居民端实现分类,形成再生资源的供应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空间,这正是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的精髓。

 (摘编自《宁波日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