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改革历程证明:供销合作社完全有条件成为党委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骨干力量,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城乡经济中发挥独特优势,担当更大责任。
这是一条鲜明的逻辑——
在服务与发展中破冰前行,在接续与升华中实现跨越,在使命与担当中执着奋斗,“为农、务农、姓农”的初心和情怀始终未曾改变。
“我们要不改为农服务初心,认真总结综合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坚持以‘三农’为中心,把满足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检验综合改革成效的标准。”山东省临沂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颜廷湘,在刚刚结束的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工作大会上掷地有声。
问需于民,服务于民。一直以来,临沂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改革路径都来自于民,一切因此启程,一切由此壮阔。
流通改革解题,党建融合发展破冰,社会化服务攻坚,提质增效凸显,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一系列关键性、标志性的改革落地生根、渐次开花,不仅让临沂市供销合作社走在系统前列,成为改革典范,更把深化综合改革继续推向前进。
坚持问题导向 着眼长远发展
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读懂农业,需要读懂农业的问题;改变农村,需要破解农村的问题;服务农民,需要解决农民的问题。
“40年来,全市供销合作事业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有过低谷迷茫中的艰难探寻,有过困境爬坡中的破冰前行,有过创业拼搏中的奋起执着,有过改革创新中的荣耀辉煌。”颜廷湘告诉记者,不论哪一个时期,临沂市社的领导班子都由问题倒逼改革,痛点诸个击破,堵点一一疏导。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供销合作社问题无处不在:经营机制不活、债务包袱沉重、连年亏损增加,“无资金、无场所、无人员”的“三无基层社”无处不在,生存陷入困境,为农服务更无从谈起。
彼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推进农村商品流通改革,构建现代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答好这一时代命题,一场“拆掉土台子,推倒黑屋子,建立新超市”的流通变革,由莒南县社的“十百千工程”开启。
第一家百货超市、第一家连锁超市、第一家跨区域连锁超市、第一家村级连锁超市……2002年开始,开元超市的一系列动作,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县域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迈出了创新农村流通服务方式的关键,打开了临沂市农村市场流通改革之门。
以县域为中心,实行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分阶段、分层次改造整合传统经营网点,逐步建立起县级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直营店为骨干、村级便民店为基础的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畅通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改变了农民“油盐酱醋在村里,日常商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城里 ”的消费方式,改善了农村的消费环境。
农资网络联采直供、日用消费品“市级联采、县域直供”、再生资源网络龙头带动……这些措施减少了商品的流通环节,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将放心农资送到田间地头,把安全日用品送到农民家门口,“山东经验、临沂现象、莒南模式”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改革成效显著。
时代更迭,岁月变迁。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消费需求升级,农业农村发展也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临沂市社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着眼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将建设“网上供销社”作为新业态,把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当作农产品提质增效的方式,使推进农产品上行成为构建现代化流通体系的关键一环……这些关键节点和领域的改革,助推了当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精准扶贫的有力载体,让农民切实共享到现代化流通带来的便捷和高质。
截至2018年,全市系统累计发展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65个,组建乡镇电商运营中心129个、村级电商服务站320个,上线农产品400余种,培育城乡电商市场主体2600余家。
临沂市社正是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为目标任务进行开拓性、创造性工作,才啃下了硬骨头,克服了顽固旧疾,打破了利益藩篱,以不懈奋斗的姿态履行使命担当。
以农为本守正出奇 问民于需行稳致远
站在纪念改革的历史节点,亲历者们以不同方式,与激情岁月中的自己对话。
2011年,莒南县曹家庄村“两委”与道口供销合作社共建蔬菜批发市场,当年便带动村集体增收8万元,农民增收48万元,成为“村社共建”的雏形。
随后,“村社共建”之路越走越宽。“与土地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和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等工作结合,成为让农民富起来、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好方法,也成为临沂市社协同各方资源强基固本的有效途径。”临沂市供销合作社负责人表示。
服务成效决定着这项改革能走多远。目前,全市系统累计在3407个村居共建6944个项目,累计帮助村集体增收超过1.04亿元,助农增收达到5.1亿元。
“村社共建”不仅成为党委、政府抓好基层党建、农村增加集体收入、农民实现脱贫增收、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的有力抓手,还成为全系统总结的综合改革11条经验之一在全国复制推广;更是临沂市社走出的一条“强村富民、社农共兴”的发展新路。
改革的前行不仅需要守正出奇,更要新故相推、日生不滞。2018年,临沂市社创新“村社共建”,与土地股份合作社相结合,探索“三变”改革路径,形成农民与土地“离种不离地”的新型关系,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这一改革甫一推行,就受到了农民的欢迎。莒南县赫马岭村119户有地村民,全部入股代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整村农户入社、全村耕地入社。目前全市已发展16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600余户农户入股土地5000余亩。
土地股份合作社不仅仅是土地变股权、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最大的意义在于实现了土地的适当规模化、集约化。这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和保障,只有集中连片的土地,才能实现新技术、新品种的有效推广。
一切以农为本,决定了临沂市社改革的本初,也检验着其究竟取得怎样的根本成效。
土地托管由点到面、由平原到山区,为农服务中心及植保飞机、智能配肥、烘干贮藏、服务云平台、96621服务热线等多种功能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平原丘陵3公里、山区6公里”托管服务圈在希望的田野上遍地开花。
截至2018年,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建和建成为农服务中心136处;农村综合服务社覆盖率达到100%,建设城乡社区服务中心254个;土地托管面积达到401万亩,完成智能配肥222.6万亩、飞防作业面积125.3万亩。
一个个场景直观印证着农民生产生活的面貌变化:从手攥票证排队购买商品,到轻点手机“买遍”全球;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乱用肥,到测土配方精准施肥;从天天不能离地的农业生产,到一边打工一边种地的“甩手掌柜”;从小米加步枪的人工打药,到十几分钟打完10亩地的飞防作业……
不止于此,临沂市系统在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的硬实力,还彰显于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和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
从全省第一家获得国家金融许可证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到全省首张信用互助业务试点牌照,再到全省首家市级供销融资担保公司, 临沂市社信用互助、融资担保、小额贷款“三个平台”协同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稳步前行。
截至目前,全市领办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865家,市、县两级社全部加挂了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牌子,累计服务市场经营主体11989个,受惠农民为60万人。其中,取得省金融办试点认证的合作社38家,并丰富了“临沂经验”。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民意诉求,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三农”难题, 临沂市社系统的这些改革成效无不回应着民心关切。
持续深入推改革 接续奋斗赢未来
这两年,莒南县石莲子镇莱沟村村民一改过往春节前忙碌的习惯,清闲起来。年货一站购齐,年夜饭食材多半是买的半成品,就连初一的饺子、汤圆也没忙活,都是从莒南县社的开元超市石子莲镇店购买。“东西好吃不贵,饺子比我们自己包的都好,谁还费那劲儿?”村民赵国全说,现在他们不再大件跑县城、服装去集市,吃穿用的问题在这里都能解决。
40年来,临沂市社系统“强农兴社”的目标一以贯之,并不断通过自我革命与自我超越,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为核心,让供销合作事业始终朝着民心所望的方向进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深刻变化,农民生活需求加快升级。特别是2014年,供销合作社拉开了深化综合改革帷幕,临沂市社被确定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市,开启了综合改革新历程。本着努力将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目标,临沂市社系统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
以社有企业为支撑的河东区刘店子为农综合服务中心,由社有企业盛民农业公司和刘店子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共同出资成立,刘店子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占股70%。而刘店子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股东则包括刘店子供销合作社、5个农民合作社以及32名农民股东。这不仅体现了“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还展现了供销合作社“为农、务农、姓农”的合作经济组织属性,更是进一步密切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
在河东区汤头街道福利庄村,270亩果树苗整齐划一,10个标准化养殖棚舍整洁明亮。这是由河东区社按“生态种植+环保养殖+休闲采摘”模式,以“红筹股份”(将用于服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专项扶持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到供销合作社的经济实体建设中)方式,建设的种养一体生态采摘园项目。这不仅可以让肥水还田,而且10个棚舍年出栏肉鸭2000万只以上,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做到了生态循环发展。同时,围绕养鸭产业链,河东区社成立了6家社有公司或股份公司、一家养鸭农民合作社,成为全市系统提升以社有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的生动写照。
不同方式、不同载体的为农服务体系构建,无不印证着临沂市社系统这支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的崛起。设置资本运营科、合作金融科等科室;成立县级供销农业服务公司,成为向政府购买农业服务的重要主体;全面推行“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资产管理运营公司”的管理架构,加强对社有资产、资源的整合重组和统一调度;制定出台《社有出资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一个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布局、深入推进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创新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新时代临沂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改革阔步前行,为蓝图变为现实凝聚起不竭的动力。
“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难题,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决定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颜廷湘笃定地说。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临沂市系统正驰骋于打造为农服务主力军、书写新时代改革新篇章的广阔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