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吉林珲春农商银行与上海一家科技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引入相关技术,探索智能微贷项目。
对于这一举措,珲春农商银行董事长李鹰的解释有二:其一是该行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做出的一大努力;其二是该行向大零售转型战略的一次大胆改革与创新。
珲春农商银行所在的吉林省珲春市,是中俄朝三国交界处,也是中国面向东北亚的窗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更是“一带一路”北线新通道、新平台、新门户,拥有对俄陆路口岸和吉林省唯一的对俄互市贸易区。独特的区位发展优势和政策发展环境,赋予了珲春农商银行一定的业务发展优势,同时,也赋予了其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扶持中小微企业的使命和责任。
“倾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向大零售转型。”在接受采访时,珲春农商银行行长冯旭东告诉中华合作时报记者,这是该行当前锁定的两大发展重任。
打出“组合拳” 盘活边境企业
“截至11月末,珲春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达到75.18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57.13亿元,重点投向中小企业、服务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行业和领域。”——一份新出炉的数据,清晰地体现着珲春农商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扶持中小微企业中做出的努力。
“结合地域发展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是该行为“满足中小微企业多元化的信贷需求”找寻的突破点。
以“保税贷”贷款产品为例。针对珲春出口加工区从事各类产品进口加工及销售的保税仓库企业,珲春农商银行推出了“保税贷”贷款产品。在贷款过程中,以保税仓库企业自有的、流通性较强的存货设定抵押担保,由珲春海关、珲春农商银行共同对企业保税仓储产品进行控货监管,同时对企业相关产品销售资金实施封闭管理。
“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冯旭东介绍说,“日前引入的‘智能微贷’项目,目的之一,就是帮企业融资降成本。”
据了解,在该项目中,珲春农商银行将引入合作方打造的“微贷业务支撑系统”,
该系统集贷款进件申请、线上反欺诈、大数据评分、智能规则引擎、财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能够通过聚合线上数据服务及智能评分技术,全面展现客户消费、银行卡交易、共债、黑名单及征信情况。同步配套的是德国IPC线下采集、交叉检验及标准化智能问卷技术。
“有了这套系统和技术的支撑,我们可以在更好地把控信贷风险的同时,向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冯旭东说道。
“即便是那些已经处于‘水火’中的企业客户,我们也不会轻易地放弃。”冯旭东强调说道,“如果有可能,我们会尽力出手帮助盘活。”
以该行多年来信贷扶持的珲春市某矿业集团为例。该集团是一家煤炭生产型民营企业,往年综合年产值可达上百万吨。进入2018年,该矿业却因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走上了下坡路。
在对企业发展前景、资产和债务情况等几方面做了充分的“盘活可行性评估”后,珲春农商银行审慎研究、果断出手盘活:
在内部管控方面,向企业派驻人员,助其实现业务流程精细化管理;
在销售方面,积极协助联络了四家供热公司,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现在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已经回款2000多万元。基本达到了盘活的预期效果。” 冯旭东介绍说。
“我们一直希望的,是做企业发展的赋能者。”除了在企业需要时施以援手,冯旭东告诉记者,该行助力企业发展还有一个实招,“由我们出资和筹备,邀请培训机构和专家,帮企业家们拓展视野、拓宽思维方式,实现银企共成长。”
记者了解到,该行最近一次“为企业赋能”,是11月21日组织的“非公业主联合会金融形势专题讲座”,由特邀专家剖析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解读国家经济政策、分析未来投资热点。
“企业家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也非常认可。”冯旭东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珲春农商银行已经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地支持了珲春市近500家中小企业和2500多户个体工商户的发展。
布局大零售 打造“出国金融”
在大力扶持企业发展的同时,珲春农商银行向大零售的转型布局,也已悄然铺展开来:2017年7月,该行自营的“吉林农信春福安享/惠民/优享系列”理财产品上线,如今已成功发行41期;2018年,该行又顺利发行大额存单,可以进一步满足客户资产多元化的配置需求。
采访中,冯旭东告诉记者,“向大零售转型”是该行近年来的战略调整,考虑到区位、市场、客户等因素的成熟性,新战略将于该行设立在长春的分支机构——珲春农商银行长春市朝阳支行为试点,先行展开。
“但银行业的大零售转型,绝不是一两个产品的的打造或转型,而是一个综合服务实力的转型。”对于零售转型战略的落地,冯旭东强调说,该行的大零售布局,便是一次有团队、有产品,长远布局、精准出击的战略转型。
“综合客户经理岗”是该行为转型大零售而专门设置的岗位,是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
据了解,自2018年6份开始,珲春农商银行就展开了有关综合客户经理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作为复合型人才,“综合客户经理”需接受行里严格的专业化培训,掌握好信贷业务(个贷、企贷)、会计结算业务、国际结算业务、个人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信贷管理(农贷业务、征信业务)等6项基础性、专业性的业务知识。并逐科通过严格考试后,方有资格上岗。
“在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上,除了拿出拳头产品、亮点产品,我们必须要在服务效率上做出努力。”对于综合客户经理岗的高标准、严要求,冯旭东介绍说,“我们要培养这样一批综合客户经理,能熟悉行里开办的每一项业务,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而不像以往,大多起到一个客户分流的作用。”
在产品建设上,除了开篇提到的“智能微贷”,“出国金融”是该行转型大零售的又一款支撑性产品。
2018年初,珲春农商银行面向出国人群推出了“出国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出国留学金融、出国劳务金融和出国旅游金融三大板块。
“‘出国金融’业务的推出,一方面是搭乘了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加速建设的政策快车,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把我们这些年积累的一些具体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冯旭东说道。
冯旭东所说的“具体优势”,总结起来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该行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珲春农商银行的总部所在地“珲春市”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拥有对俄陆路口岸和吉林省唯一的对俄互市贸易区,这使得该行国际业务以对俄为主要方向,全面服务于当地对俄海鲜、木材、农产品进出口加工企业客户。在吉林省省会长春,该行于2017年设立了一家一级支行。总部与一级支行的两地联动,将有利于该行汇聚到更多的资源优势,让“出国金融”可以服务更多人群。
其二,是该行近年来在国际金融业务方面取得的先行优势和突出成果。珲春农商银行的国际业务开展得较早,并且在对俄国际业务方面,开创了三个“全国第一”:2010年,布设了全国首台卢布自动兑换机,实现了卢布现钞24小时自助兑换;2014年,获得了“人民币和卢布跨境陆路调运”业务资质,全国首家实现对俄陆路跨境调运人民币和卢布;2016年,在珲春市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斯拉夫扬卡等地区率先实施了银行卡本外币受理商圈一体化工程。
目前,该行已独立配备了SWIFT系统和国际结算系统,能安全、快捷地为客户办理包括美元、欧元、卢布、韩币、人民币等主要币种在内的国际结算服务。在珲春市和长春市,均布放了可受理本外币卡的POS机。其中,仅在珲春市便布放了900多台,有效满足了中俄边境地区的非现金结算需求,实现了跨境银联“一卡通”。
不仅如此,该行对外发展、开展国际业务的“朋友圈”一直在不断扩大,例如,该行已经成功与俄罗斯多家金融机构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包括地处莫斯科的外贸银行、俄罗斯中部的贝加尔投资银行、远东地区的滨海边疆区商业银行和滨海商业银行等。
不负期望、不辱使命,奋力向前的珲春农商银行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业绩:截至2018年11月末,珲春农商银行资产规模达13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到92.7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75.18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均位居全市9家银行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