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1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六方联动”让金融服务成效可见
——重庆供销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初探和实践

重庆市奉节县深度贫困乡平安乡农民正在翻耕采摘后的红辣椒种植田块。 王勇 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源头、是基础,金融是支撑。在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背景下,抓好、抓实普惠金融的信用功能、创造功能和服务功能,是推动农业生产、流通的关键,是促进“三社”融合发展的源动力。

形势使然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重庆,呈现大城市与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并存的地域特点,农业基础相对较薄,农业生产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相对缓慢。

    在这种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群众性的合作经济组织,以其辐射广、触角深的优势最为适应重庆农业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在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更是符合重庆“三农”工作实际,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和推动“三社”融合的核心。但就其目前发展情况而言,并不如人意。重庆市目前有3229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据统计,正常运营的仅占25%左右,对产业和农民的带动能力极弱。因此,培育和扶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推进农业生产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推动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想发展、求发展的愿望也日渐强烈,农村产业规模化经营资金需求量大,但农业生产弱质化、担保物缺乏、金融机构介入成本高等问题,致使大多数金融机构不愿为、不能为。

    供销合作社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创新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探索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推动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更是责无旁贷。就重庆市供销合作社而言,现拥有38个区县供销合作社、812个基层社,涉农乡镇覆盖率达100%;引领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25595个,占全市总量的79%;建有各类经营服务网点3.7万个(其中与供销合作社有股权关系的6900个),覆盖全市80%以上的乡镇和70%以上的行政村。供销合作社组织架构完善,网络优势明显,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大有可为。

典范实践

    2015年以来,为探索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重庆市社先后共争取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创新试点工作。

    2016年,重庆市社与重庆市财政共同制定了《重庆市农民合作社小额贷款资金管理办法》,将创新试点工作正式确定为农民合作社小额贷款项目。该项目由重庆市农信合作投资有限公司具体实施,采取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包括生物资产和生产设施设备担保)三种方式,向农民合作社提供1年期以内,单笔不超过200万元的信贷服务,充分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短期、小额、灵活、高效的融资需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额贷款年化贷款利率为10%,通过争取市级财政按照年平均基准利率给予4.35%贴息,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化贷款成本为5.65%。项目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形成了政府主导、财政支持、供销推动、公司实施、农户受益、保险风险分散的“六方联动”发展模式。

    覆盖范围广,带动效应强。截至2018年9月末,农信公司实地走访重庆区县近30个,信贷业务覆盖14个区县1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放贷款267笔、总额3.05亿元,在贷余额为1.6亿元,直接带动3204家建档贫困户实现增收。

    服务对象准,审批流程快。农信公司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通过供销合作社的村级综合服务社网点推荐到乡镇基层社,再由乡镇基层社初审推荐到区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详细了解合作社资金需求的真实性和基本情况后批量推荐给农信公司,公司信贷人员再进行实地调查和面签,信贷资金通过市级财政、区县供销合作社、农信公司按一定比例进行配置,最后统一由农信公司委托有资质的金融机构(银行或小贷公司)放款。通过全流程化管理和多机构资金配置参与,并借助地方供销合作社的属地优势、信息优势,最大化节约了信贷调查成本、审批时间,地方机构的参与度高、积极性强,金融服务也更精准、有效,整个放款全流程办结时间5—10个工作日。

    风控机制多,信用风险小。在贷款准入上以基层社推荐、担保为基础,立足各地实情,试点了财政风险准备金制度、农业保险风险转移机制、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公务员担保制等风险防控手段,进一步提高项目审贷流程和速度,有效提升了“三农”贷款的可得性。如有的区县,农信公司最高按地方财政风险准备金总额的10倍提供融资授信,若出现风险,区县财政承担不低于60%的风险损失。此外,农信公司还在积极争取市级财政每年3000万元的风险补偿准备金。有的区县由政府引导,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端、供销合作社的供应流通链、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农产品消费一体化整合,畅通产供销渠道,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现金流稳定、可靠。

    与此同时,农信公司全面实行“双人四眼”、实地走访与书面调查结合、项目调查与人员调查结合的信贷调查模式,全方位把控业务风险,较好地处理了农村金融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间的矛盾。2017年,农信公司还启动了供销金融风险防控信息化系统建设,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全天候进行风险识别、监测、评估、预警,逐步形成上级监督指导、本级监管控制、下级强化落实的三级风控信息化平台,持续完善科学、有效、严密的风险防控手段,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和效率。

    经过3年多的农村金融探索创新,重庆市社形成了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的“六方联动”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推动了供销合作社回归本源、服务农民,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2017年11月,农信公司筹设的重庆供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获金融监管部门批准,金融服务“三农”的信贷渠道进一步畅通,更为推动“三社”融合、促进“三农”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下一步,供销小贷公司将承接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额贷款项目,进一步加强与财政、金融办等政府职能机构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额贷款、涉农担保、产业基金等方面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并按监管要求适当放大融资倍数,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加快供销合作社系统供应链、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链的信贷业务拓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养殖、存储、销售等产业链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持续增强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为筹建供销银行打下坚实基础。

(稿件摘编自首届“农村合作金融创新实践研讨会”)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