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改革潮涌 风帆高悬

□ 吉宝飞

安徽积极探索基层社建设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方式和途径,将基层社建在村上。图为安徽颍上县一处村级供销合作社。 资料图

    唯改革者进, 唯改革者新。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供销合作社的改革走过了一程又一程,跨越了一关又一关,实现了一个目标又一个目标,赤诚情怀始终贯穿,为农初心未曾改变。

    “为农、务农、姓农”是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改革的落脚点,一切由此启程,一切因此壮阔。

    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波澜壮阔的画卷。

    进入新时代,面对农业农村的新形势新变化,供销合作社如何应对挑战、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为回答好这一时代命题,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坚定地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坚持向改革要发展,向改革要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高度重视与支持,2015年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文件),发出了深化综合改革的动员令。总社党组坚持问题导向,着眼长远发展,以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以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全面推动综合改革。

    湖北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基本全覆盖,安徽小岗村采用股份合作制形式组建村级基层社,广东以产权和业务为纽带促进上下贯通,浙江宁波奉化区社通过农合联实现水蜜桃产业的产销融合发展……

    改革,如秉轴持钧,以一持万。自中发〔2015〕11号文件出台以来,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把握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重点带动全面,出台了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要政策,构建了新的体制机制,推进了党建融合发展,以为农服务最大化实施了资源整合……这些措施将改革不断向深处推进。

    对山东省莒南县供销合作社来说,改革是打开发展的钥匙。随着改革不断深入,莒南县社从2012年创新“村社共建”,到“村社共建”标准化建设,再到2017年将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村社共建”的新内容。短短5年间,“村社共建”成为系统总结的11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之一,在全国推广,并让莒南县社走在改革前列。

    一个基层社的发展可以见证,在这样一轮着眼长远、夯基垒台的改革大潮中,一些关系农民与供销合作社发展全局的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与村“两委”、农民、种植大户、新型经营主体等开展劳动、资本、土地等多种方式合作,带来多方共赢: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利益联结更密切,基层党组织找到了工作抓手,村集体经济得以发展壮大,供销合作社的基层基础得到不断巩固。

    改革如潮,每一次潮头高涌,都蓄积起澎湃的创新动能,每一次惊涛拍岸,都书写成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日新月异。

    自综合改革以来,从政策推进到机制构建,从党建融合到资源整合,从强基固本到提质增效……一系列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落地生根、渐次开花,结构性、深层次、历史性变革云奔潮涌。

    农民期盼处,改革发力点。乡村振兴战略吹响了农村改革的冲锋号,供销合作社将不忘初心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在乡村振兴中写下浓重一笔。

  政策推进

    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持续深入推进

    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自中发〔2015〕11号文件出台以来, 各地供销合作社利用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向领导汇报上级的要求、自身的做法和工作的成效,争取支持。在此过程中,多地党委、政府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给予高度关注。目前,省级层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全部出台,在全社会营造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浓厚氛围。其中,湖北省委、省政府连续多年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纳入省委一号文件和年度十项重大改革督办事项,全省所有地市(州)和95%的县级党委、政府出台了实施意见或方案。此外,山东省17市党委、政府全部出台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甘肃及江西省、市、县三级综合改革方案全部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出台实现全覆盖,上海市和各涉农区政府都已出台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为供销合作社在机构建立、归口管理、班子配备、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了政策依据。

  媒体观察

    如今,综合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只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地走下去,把服务“三农”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广,事业发展才有新的希望!

    乡村振兴实施意见赋予供销合作社重要任务

    2018年6月份,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此后,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范围稳步推进,各地党委、政府均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在各地出台的实施意见中,都对供销合作社参与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做出规划。201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以供销合作社为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到2020年全省建设100个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和服务中心经营服务覆盖全省涉农村庄。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启动50个县域助农综合平台、476个镇村助农服务中心建设。除了广东省,山东、浙江、江苏、上海、江西、广西等地在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提出,供销合作社要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参与农村生态建设、推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媒体观察

    推进乡村振兴,迫切需要抓手,这对供销合作社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供销合作社要明确细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定位、责任和切入点,抓住机遇、主动担当。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发挥优势,搭建助力产业兴旺的经营服务平台,综合运用土地托管、农村电商、仓储物流等服务手段,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乡村产业发展。要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从农民需要的服务出发,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争取有关部门在实施有关项目时,用好供销合作社这支力量。

    供销合作社在众多领域被委以重任

    近年来,各地供销合作社紧紧依靠改革创新,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形成了土地托管、“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等为农服务品牌,既解决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突出现实问题,又使自身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赢得了党和政府、农民群众的充分认可。鉴于此,各地党委、政府把许多改革中的工作交由供销合作社来完成。山西省政府出台文件明确由山西省供销合作社牵头建设全国中药材电子交易中心、河南省光山县供销合作社主导城乡农村环卫一体化项目实施任务、河北省邢台市将农村产权交易机构交由供销合作社设立、山东省烟台市委将供销合作社列为智能配肥服务牵头单位、甘肃省甘南州政府明确由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国有产业扶贫公司等,供销合作社正在借助政府赋予的职能,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服务能力。

  媒体观察

    有为必有位,而有位也离不开有为。供销合作社要紧紧抓住政府给予的机遇,立足服务农业生产,不断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要聚焦农民增收,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要顺应农村消费升级趋势,优化服务网点布局,打造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真正成为新时代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和党委、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重要桥梁。

  机制构建

    广东 跨区跨层 全省一张网

    广东省社高度重视“构建供销合作社双线运行机制”综合改革专项试点工作,指导省、市、县社三级联动,统筹推进专项试点工作,成立了专项试点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广东省社坚持以产权和业务为纽带,发挥直属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推动省、市、县社跨层级、跨区域联合合作,努力打造全省经营服务“一张网”,促进供销合作社上下贯通。目前,省社直属企业与市、县社合作组建公司90多家,对接基层经营服务网点7500多个。广东新供销天润粮油集团与江门市供销合作社合作,成立天润江门分公司,对接台山市冲篓基层社,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农产品加工、配送、冷藏、质量检验等配套设施,为当地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3000多名农户种植蔬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为周边350多个机关食堂、学校、超市、酒店年配送粮油和生鲜农产品5000多吨。广东省社有关直属企业与茂名市社6家直属企业进行业务对接,年对接业务销售额达2亿元。

  媒体观察

    广东省社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与总社、其他兄弟省社合作的强烈愿望,共同做大做强供销合作社优势产业。全系统应加快推进联合与合作,密切各层级社之间的联系,真正形成系统整体合力。要统筹好发挥好“新网工程”资金和新供销产业发展基金的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推动跨区域横向联合和跨层级纵向整合,加快构建上下贯通的经营体系,重点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粮油及鲜活农产品等领域打造一批大型龙头企业。

    福建 股权联结 上下贯通

    福建省供销合作社积极承接总社“新网工程”股权投资资金,着力打造总社、省社、市社、县社共同出资、产权关系紧密的新型社有企业。总社电商公司通过入股福建供销电商公司持有50%的股份,长汀县社持有5%的股份,社会第三方企业持有45%的股份。公司成立以来累计销售农产品8000多万元,服务带动6个乡镇的100多户贫困户,打造了股权联结、上下贯通、线上线下、实体融合的“福建样式”。省社整合本级企业组建的福建供销投资集团,搭建设立资本运营管理平台,强化与系统上下的联合合作,已参股控股8家企业。在省社的示范带动下,三明、南平、宁德、永安、安溪等市、县社相继组建了供销集团公司。中国供销石油公司在福建积极承接中石油县乡站点,已在6个地市21个县设立加油站49家,累计实现利润2300万元。

  媒体观察

    在推进治理机制创新过程中,福建借助系统力量,以股权为纽带、企业为载体,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系统联合合作,推动有限资源向为农服务主业和新型产业聚集,打造为农服务整体合力。相较于与社会企业合作,系统内的合作总体风险可控,不会出现颠覆性问题。同时,目前总社供销e家在福建累计投资“新网工程”资金5490万元,参控股16个市、县社的电商公司,积极推进乡村电商服务站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央财政创新“新网工程”资金股权投资方式,重在扶持基层、惠及农民的价值取向。

  党建融合

  江苏 构建综合性农民合作社

  江苏对实力强、基础好的基层社,积极推进综合性农民合作社试点。在社员组成上以农民为主,在服务功能上体现综合性,在治理结构上坚持合作性原则,在利益分配上积极推进按交易额返利和按股分红,逐渐形成包括普通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合作社。

  媒体观察

  农民需要什么,改革就推进什么。综合性合作社从组建成员到内容设置再到运行管理,都充分凸显了以农民为中心的特点,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现实需求,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领域、充实服务内容,坚持农民需要什么服务,综合性合作社就提供什么服务,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综合性合作社办起来就能立得住、站得牢,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坚强阵地。

  在这种思想指引下,福建省长汀县社鼓励能人办社,完成18个乡镇基层社的重建改造,吸纳社员2074人(户),实际到位股金1070万元;福建省河田基层社通过承接或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员提供代购代销、电商销售、融资增信、快递物流、农机作业、技术培训等服务,体现了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

  不论是江苏的综合性服务社,还是福建长汀县社的能人办社、和田基层社承接与整合各类服务资源,都在实现基层社更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利益更充分体现中,注重切合农民实际需求的服务内容设置,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基层社社的运行、管理、决策,增强了基层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都体现了农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的方向指引,也是新时代综合改革再出发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山东莒南县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从2012年开始,山东省莒南县供销合作社探索创新“村社共建”工作,将供销合作社的技术、资本和渠道优势,与村“两委”的组织和带动优势相结合,鼓励基层社与村级党组织共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农产品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等项目。一经推开,“村社共建”便迸发出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2016年莒南的“村社共建”经验被列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改革11条经验之一。

  媒体观察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农业政策的目标,其主要路径便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在小农户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做好两项基础性工作:一是把农民组织起来;二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即“农民组织化+服务规模化”。

  山东省莒南县社创新探索“村社共建”中,供销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服务农民与组织农民上各司其职,从扩大服务规模化到提高服务规模报酬,实现服务提供者(供销合作社)的服务规模扩增和效益增加,以及被服务者(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更加便利和成本降低,再到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提升和村庄实现有效自治,走出了以服务规模化为核心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架起了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的桥梁,且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正以燎原之势在全系统迅速蔓延。实践证明,它不仅是对供销合作社自身的改造,也是对当前农村社会治理机制的完善,有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以股份合作制建设村级社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供销合作社采用股份合作制形式,注册资金300万元,其中凤阳县供销商业总公司入股120万元,占股40%,村集体入股90万元,占股30%,相关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90万元,占股30%,目前入社社员900多户,入社率达95%,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媒体观察

  基层社既是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更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安徽按照“村级基层社+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的“1+4”模式,通过联合社帮扶、社有企业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等途径,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建设村级社。这种方式吸引更多为农服务力量加入到供销合作社,实现了合作共赢、协同发展,不仅强化了合作经济属性,还提升了基层社发展质量,巩固了基层服务阵地,更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由增产导向转为体制导向、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作用。

  资源整合

  重庆 “三社”融合发展成果初显

  2018年5月29日,重庆市供销合作社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举行“三社”融合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重庆“三社”融合发展正式起步。日前,重庆市印发《关于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要求“三社”完善功能、相互支持、融合发展,并明确由重庆市供销合作社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工作。《意见》提出,要采取股份合作、生产合作、服务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供销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目前,重庆市供销合作社已在8个区县开展了推进“三社”融合发展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媒体观察

  重庆“三社”融合是“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切合重庆当地实际情况的具体实现路径。“三位一体”就是通过一定的利益机制、组织机制,把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类组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确立农民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涉农资源的有效整合。在重庆,“三社”融合从起步就得到很好的政策支持与推动;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强调组织、产业、利益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了一个大的综合服务平台,让各项资源都能在其中找到落脚点并发挥作用。随着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更多的涉农资源通过 “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这种形式有了着力点,而供销合作社自身的实力也得到加强,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河北定州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成“便民百宝箱”

  在河北省定州市周村镇前屯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大厅内,可缴水电费、购买生活用品、办理社保卡等十多个事项。社区充分利用公共场地资源,建成集村级便民服务站、基层社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由乡镇机关干部、农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坐班履职,帮助村民办理农村产权交易、低保申报等政务事项。供销合作社则整合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实现日用品、工业品、农资下行,绿色有机农产品上行,以及金融保险代理、网上购物、便民缴费、快递包裹代收发、劳务中介、房产车辆中介等便民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媒体观察

  供销合作社要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必须靠服务胜出。供销合作社整合各方资源,为居民提供代购代销、快递物流、便捷缴费、养老托幼、文体娱乐等多样化便民服务,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很多地区适应城乡融合发展新要求,加快建设一批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综合服务社和城乡社区服务中心。不仅数量上有了飞跃,目前全系统综合服务社发展到40.6万家,比2012年增加近13.1万家,行政村覆盖率由40%提高到74%;服务内容上也有大大拓展。例如河北的综合服务中心还提供产权交易功能,有利于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激活农村要素资源,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在为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供销合作社整合其他部门、村“两委”、村集体经济等共建产业和服务项目,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把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了农民生产生活离不开的“百宝箱”。

  浙江宁波奉化区 产业农合联实现产销“特专优”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供销合作社在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过程中,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性农合联,并以水蜜桃产业农合联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以产业为引领的增收致富路径。在组织形态上,奉化区水蜜桃产业农合联以产业内部组织和服务链为主,包括生产者(种植者、加工企业)、经销者(线上线下经销商)、服务者(提供科技服务的科研机构、金融、保险和提供农机农技农资服务组织),体现 “特”字;在服务对象上以组织内部的服务自我、互助服务为主,体现 “专”字;在发展目标上围绕产业提档升级,紧扣生产标准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品牌培育推广体系以及产业链的打造、提升这些工作目标来推进,体现 “优”字。

  媒体观察

  浙江“三位一体”农合联之路走到了全国前面,已完成省、市、县、乡四级农合联体系建设,供销合作社成为整合涉农资源、凝聚为农服务合力的重要载体,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日益显现。农合联的这种联合合作,既是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资源整合,打破固有的障碍,形成推进为农服务能力提升、涉农产业融合发展和合作经济壮大的强大合力。于供销合作社本身而言,也有力推进了不同层级间的上下贯通、资源整合,实现了联合合作的重大突破。资源整合后形成规模优势,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加,社会影响力也与日俱增。目前,全国各地“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正在稳步推进,江苏、江西、贵州等地各有特色,且正在更多地方复制推广,发挥出示范引领作用。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