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2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简约生动 人文关怀
包装瓶中承载的不仅是饮料!


    全球知名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研究发现,功能性、创新和消费升级成为2018饮料品类增长的关键词,并在题为《中国饮料市场趋势与机会洞察》的汇报中,解析了整体快消品宏观趋势以及饮料市场机会。本刊将内容进行摘编,帮助茶行业人士从饮料行业原料供应的角度入手,把握需求、寻求突破。

健康理念为主流

    尼尔森调查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宏观环境稳定。在宏观经济的带动下,截至2018年9月,快消品整体同比去年上涨加速。其中,食品同比上涨6%,非食品同比上涨7%。

    在消费理念上,健康生活的理念在中国快消饮料市场倍受推崇。与全球消费者相比,83%的中国消费者会主动调整饮食以预防疾病,高出全球平均13个百分点,他们对健康食品和饮料也更为重视,更有消费意愿。尼尔森数据显示,79%的消费者会注意摄入食品和饮料的成分,82%的消费者愿意多付钱选择安全成分的食品和饮料,而全球平均值仅为68%。

新零售迅速发展

    在渠道方面,零售渠道小型化,电商迅速扩张。而线下渠道中,便利店的销售额受其门店数量和店均产出共同驱动,连续三年稳步上升,销售额占比从2015年5.4%上升至2017年6.2%。

    与此同时,新零售继续升温。线下社区小店运用大数据分析,提高生产效率及供应链能力,缩短库存,降低成本,并使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从进店、选购到付款都得到优化。

    新零售也带来了更高品质的产品和体验。根据尼尔森新零售消费者研究数据,“食材更新鲜”和“食材更优质”是一线城市消费者选择新零售渠道的主要原因。在饮料市场,这个趋势体现为消费者对饮料的原料和成分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FIT成为三大增长驱动力

    根据尼尔森零售指数,功能性(functional)、创新(innovation)和消费升级(trade up)成为2018饮料品类增长的关键词,简称“FIT”。

    截至2018年7月,同比2017年,饮料品类增长前三分别为即饮咖啡,瓶装水和能量饮料,而即饮茶品类的增速有所放缓。此外,相比2017年各品类主要由销量驱动增长,功能性品类,例如即饮咖啡和即饮茶,其超过一半的增长源于新品上市,而酸味奶、营养素和果汁的销售则更多的由消费升级带动。

包装力图抢眼

    非酒精即饮饮料包装仍以塑料瓶包装为主,占包装市场的80%以上;无菌砖(利乐包)和罐装以5.5%和5.0%的占有率排名二、三位。从增长率来看,与2016、2017滚动年度对比,摩登罐、玻璃瓶和纸装都有增长。

    小型化包装(600ML以下)最受消费者欢迎,以71.6%的销售量占比和90%的交易量占比领先其他包装。4L及以上的超大包装销量增长率为34.4%。400ML以下的多连包小包装销量增长率为13.6%。600ML—1L的单支大包装交易量增长率为18.1%,增长最快。

    吸引力强的包装能缩短消费者犹豫时间。消费者一般在3—7秒内决定选取货架上的商品。如果饮料包装能够在货架上脱颖而出,就有更高概率引起消费者查看,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从而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

品类融合创新势在必行

    健康意识改变了消费者对饮料的消费需求及购买习惯。尼尔森调查显示,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要求不再仅仅是贵价,他们也更注重产品的原料和功效。

    在健康趋势的影响下,同比2017年9月,低浓度果汁(果汁浓度小于25%)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26%—99%高浓度果汁增长最快,达12.1%,领导整体果汁市场增长。从口味来看,橙味销售额为26.3%,排名第一。位列二、三的椰味和混合果汁销售额都有所增长。同比去年,截至2018年9月,混合果汁从9.5%增长至12.4%,增长最快。

    饮料品类逐渐走向高端化。与2016年、2017同期相比,18年9月滚动年度的数据显示酸味奶,即饮茶,果汁和营养素饮料四个品类中,高于自身品类价格1.2倍的产品市场份额有明显提高。其中,即饮茶的高端化最为明显。

    总体而言,饮料厂商应当着眼于消费者对于原料、功效、包装设计的需求,注重融合“健康”和“高端”的理念,将选择权交还给消费者,寻求新的突破。

(整编自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