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隆冬,稻谷早已入仓。然而,安徽省定远县的稻田里依然一片繁忙景象。和其他村民一样,仓镇杨湖村村委会主任陈国顺也忙得不亦乐乎。最近两天,他好不容易雇到了一台挖掘机,在稻田里开挖了浅沟,准备明年跟着供销合作社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
陈国顺翻开村委会会议记录的小本,算了算,杨湖村近期开挖稻田虾池的农户,面积在500亩以上的有1户、10亩以上的有20多户、10亩以下的有100多户,而这些人大都是原先常年在外经商打工的村民,吸引他们做出返乡创业这一决定的是供销合作社。近几年,周边的连江、永康、范岗、大桥等乡镇的种粮大户跟着供销合作社搞起了“稻虾共作”,也都眼见着赚到了钱。去年,在定远县供销合作社的支持下,杨湖村也成立了供销合作社,带领大家伙儿增收致富。
大户示范
打造基层体系
定远县地处江淮分水岭,降水充足,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约150万亩。近年来,通过实施水利站建设和串泵工程建设,农田用水条件十分优越。然而,作为农业大县,当地种粮大户的主要耕作习惯仍然停留在简单的传统“稻麦轮作”耕种模式之中。受到近年来粮食生产结构性产能过剩以及当地自然灾害频发的影响,稻麦产品不仅售价较低,“卖难”问题也十分突出。
为夯实基层基础,更好地发挥服务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功能,定远县社在深化综合改革中,广泛吸收种养大户、村“两委”负责人和大学生村官等合股注册成立基层社,希望以组织化力量从大户示范入手,在带动全县农业生产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出供销合作社的独特作用。截至9月底,定远县社共建成新型基层社30家,实现基层社服务功能乡镇全覆盖,并向重点行政村延伸。依托基层组织开展土地流转、托管面积10万余亩,直接服务和带动农户1.3万户。
结合定远县农业资源基础条件,利用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体系优势,在县社的组织下,2017年,廉江、青山、义和、二龙、范港等基层社负责人深入考察了全国部分先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创新做法。在调研和讨论中,他们一致认为江苏盱眙、湖北潜江、湖南南县等地“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最值得借鉴。随即便开启了“稻虾共作”种养,以改变传统“稻麦轮作”的模式。
大桥镇义和村的胡如友正是当时随队一起考察的一位种粮大户。他流转了2600多亩土地,原先“稻麦轮作”,连年亏损,几乎快要支撑不下去了。跟着县社考察回来后,他当机立断,开始在稻田里养起了小龙虾。他算了一笔账,“稻虾共作”第一年的投入最大,需要对稻田进行改造,要铺设防逃围网、进排水管,购买捕捞工具,但即便加上虾苗成本、饲料成本、消毒防疫药物,再算上土地流转费用、水稻秧苗成本,每亩的实际投入也不会超过2000元。至于产出,即便是在前期技术并不精细只能种植一季水稻、养两拨小龙虾的“一稻两虾”模式下,实际亩产成虾也能达到200—300斤、亩产水稻800—1000斤,亩收入6000元—7000元,亩利润4000元—5000元。
2017年,为稳妥起见,胡如友只拿出了1100亩土地来发展“稻虾共作”。他说自己是大农户,也算经营企业了,所以格外注重风险防范。一年干下来,他切身感受到“稻虾共作”正是一项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的好项目。特别重要的是,它并不破坏耕地的基本农田属性。即便哪一天小龙虾市场彻底崩盘了,稻田四周的浅沟只需稍稍回填就又能恢复农田原状。
农民最讲实惠,看到种粮大户跟着供销合作社赚到了钱,也纷纷找到供销合作社,希望能一起发展“稻虾共作”种养。通过基层社的辐射带动,目前,定远县“稻虾共作”种养面积已突破9万亩。“农民现在都愿意自己来养,大户们再要流转土地已经很难了。”胡如友说。
依托基层组织,近年来,定远县不仅发展起了“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在推动定远黑猪养殖、特色经果林种植、现代化生态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上也表现抢眼。
让农民充分参与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
事实证明,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中,供销合作社确实能发挥出独特的重要作用。定远县社的作为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关注,主要领导多次调研“稻虾共作”示范基地。通过反复论证,县委、县政府决心要通过政策支持、奖补扶持等一系列举措,将小龙虾产业打造成为定远县农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今年10月,定远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由县社牵头草拟的《定远县大力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加快发展小龙虾产业的实施方案》《定远县稻虾共作实施工作考核办法》。会议决定成立县小龙虾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就设在县社。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出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委负责同志出任办公室主任,县社具体负责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全县小龙虾产业发展。
为什么要把小龙虾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社?定远县一个规模较大的乡镇党委书记表示,大家在讨论时认为,推动这项新产业发展,由供销合作社来牵头最合适。因为要真正、扎实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就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充分参与,不能靠政府强制推动。强制推动不仅在操作上难度大,在后期实施中更是面临着极大的市场风险,稍有不慎就会给农民造成损失,让政府开展的相关工作陷入被动。供销合作社来牵头则不同,它本身就是合作经济组织,社员大户都是在市场摸爬滚打中锻炼出来的,有经营能力、有风险意识。农民入不入社、愿不愿意跟着他们干,就看供销合作社能不能给农民带来实惠了。
最近,杨湖村里陆续有“稻虾共作”种养户找到陈国顺,希望村供销合作社能帮助他们把虾田收获的水稻卖上好价钱。因为养虾需要,共作田块的水稻施用的多是有机肥且不打农药,品质优良,但却只能当成普通水稻出售。于是,陈国顺向县社建议,统一向“稻虾共作”农户提供稻种、统一订单收购,形成规模和品牌,否则一家一户种出来几万斤水稻,品质再好也卖不上好价钱。
这一点也正是定远县供销合作社主任赵顶强正在谋划的,并且他想得更远。面对大市场,农民单打独斗肯定不行,他很清楚农民虽然能通过网络看到各种信息,却很难掌握信息背后的真实含义。在他的规划里,供销合作社不仅要带农民打造稻虾产品品牌,更要搭建定远小龙虾产业发展平台,构建全产业链规模化、体系化发展模式。目前,县社已经开始筹划建立小龙虾交易市场,有效保护产业发展和农民利益。同时,组织人员通过考察学习和自主研发来提高当地小龙虾烹饪技术,筹划在全县大力培养专业厨师,为特色旅游餐饮发展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