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11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深度挖掘产品价值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区域农产品的代言,是特定农产品的一张经济名片,具有超越一般品牌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区域公用品牌对区域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如何让自己的苹果在众多苹果品牌中脱颖而出,做好区域公用品牌、抱团发展是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山西运城苹果和山东栖霞苹果的做法可以给业内一些有益借鉴。

    山西运城苹果 发布价格指数提升话语权

    本报讯  11月1日,由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与山西省运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在运城市农业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果博会以“果香天下,智汇运城”为主题,共开展12项主要活动,其中,发布新华-中国(运城)苹果价格指数、举办首届中国智慧果业高峰论坛、召开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研讨会、举办优势农产品出口营销推介会堪称四大亮点。

    本届果博会主会场设计了世界精品水果展厅、智慧果业展厅、平台建设成果展厅、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展厅等19个展厅,体现国际化、特色化、精品化、智慧化理念。分会场主要展销绿色农资、果园机械、先进苗木和农村工艺文化产品等。其中,由京东牵头设计的智慧果业展厅以“智慧赢得未来”为主题,展示了发展智慧果园、数字果业的经验做法和举措。

    果博会上,由运城市政府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编制的新华-中国(运城)苹果价格指数对外正式发布。该指数是全国第一个苹果主产区现货价格指数,是数字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它的发布将极大提升运城苹果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打造与运城苹果品质相匹配的价格话语权,强化苹果产业在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政府监管、科学种植、贸易决策提供参考。

    在首届中国智慧果业高峰论坛上,政府部门领导、行业协会专家、龙头企业代表、电商平台领军人物等嘉宾共同交流、探讨,为运城乃至全国的果业未来发展献计献策。此外,组委会还为当地果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安排果品生产讲座、果品营销讲座、果园观摩、优势农产品出口营销推介会等活动,为当地果农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

    近年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运城市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出口生产、检验检疫和贸易营销“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实施运城苹果高质量发展品牌战略、营销战略、出口战略,举办两届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推出“运城苹果”区域公用品牌。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运城苹果的市场声誉发生了质的变化,目前已出口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    

(果协)

    山东栖霞再添 “世界苹果之城”金字招牌

    本报讯 第十七届中国·山东栖霞苹果艺术节暨庆祝中国首届“农民丰收节”日前在山东烟台栖霞开幕,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智利、巴西、阿尔及利亚等国家的十余名驻华使节齐聚“果都”,为栖霞颁授“世界苹果之城”“全球驻华大使馆指定专用水果”两块牌匾。

    位于胶东半岛腹地的栖霞市,地处北纬37°苹果种植“黄金地带”,是烟台苹果优势主产区和核心区。栖霞市已有120多年的苹果种植历史,果园面积超过100万亩,果品年产量22亿公斤,产品出口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被国家商标局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苹果产区唯一的“全国果菜产业十大国际知名地标品牌”,苹果品牌价值位居中国县域品牌榜首。

    2017年9月,栖霞获财政部、农业部批准创建以苹果产业为重点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建设内容。以此为契机,栖霞持续推动果业上档升级,规划在四年时间内投资18亿多元,按照“两片四园”的空间布局以及“两基地两区”的功能定位,建设7大类25个重点项目,总共改造建设18.6万亩宽行密植、起垄栽培、支架绑缚、纺锤整形的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模式的新型果园。如今,栖霞已从6个苹果主产镇街的39个行政村流转果农土地1.13万亩, 栽植美国G系列抗重茬脱毒苹果苗木、M9T337矮化自根砧苹果苗木及荷兰阿森泰克、富布瑞斯等新品种116万株,进一步优化了苹果品种结构,将极大提高栖霞苹果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

    与传统单户生产的栽培、管理模式不同,新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的双重推进机制,由栖霞市政府牵头成立山东果都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下设多个项目公司具体实施产业园建设。为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该市首批纳入产业园的39个村级党组织组建了专业合作社。今年3月,栖霞还面向全国招聘了39名年轻项目经理分配到每个村,通过无人机、割草机、水肥一体化设施的操作及大数据的应用,从事果园的管理工作,并在产业园管委和村民之间发挥协调作用。

    (王强  吕兵兵)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