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1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传承技艺 茶道酬勤
——记福建福鼎百年茶号“张元记”传承人张礼雄
□ 韩星海

张礼雄(右)与祁门红茶制作大师陆国富(左一)进行交流。

    今年初春之际,我在浙江中国茶研所学习茶叶审评知识,认识了福建茶人——福鼎茶叶老字号“张元记”传承人张礼雄。在这期间,我们先后6次见面交谈,他独到的见解,让我刮目相看。10月,我还专程前往福鼎,探寻“张元记”茶叶老字号背后的故事。

磨砺立身

    “张元记”百年茶号位于福建福鼎市,始创于清同治年间(1868)。早在清未民初时,“张元记”就声名远扬,成为茶叶行业中的佼佼者。百余年来,“张元记”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传奇岁月,是福建省内为数不多的百年老茶号之ー。

    张礼雄便是经过政府有关部门认证的“张元记”第五代传人。

    1964年,张礼雄出生于福建茶叶世家。1981年至1984年,他在福建福安农校(现宁德职业技术学院)茶叶专业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福鼎市茶业局工作。两年后,很快被评为助理农艺师。

    1991年,随着国家深化体制改革的大力推行,一大批技术干部走出机关面向企业,张礼雄来到了福鼎市一家国营茶叶公司工作。随后,他就牵头成立了福鼎市名茶新技术研究所。主要负责进行茶品研发、生产优质种苗扦插、茶品拼配销售以及民间优秀茶产品生产工艺的收集整理等具体事务。

    他牵头开发生产出上百种名优茶品,例如福鼎白茶、白琳工夫红茶、绿茶、茉莉花茶等深受消费者欢迎。其中“太姥玉蝴蝶”茉莉花茶,还荣获国际名茶金奖。1994年,“金绒凤眼”绿茶还获得了首届“中茶杯”一等奖,并被收录到了中国茶叶大典之中。

    大家称赞说:这小伙子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事实证明,这些成效的取得,无不说明张礼雄寻找到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

砥砺奋进

    1998年,原福鼎市国有茶叶企业进行改制,每位国营企业的职工都将告别“铁饭碗”时代。下岗和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屡见不鲜。好在张礼雄有了充分的准备。此时,他已经从事茶叶研究工作7年之久,便和几个志同道合者,抓住市场机遇,商议合股成立起茶业公司,重新启用祖上的老字号“张元记”,组建成立了“张元记”茶业有限公司,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张元记”商标。

    身为法定代表人,债权务于一身,他丝毫不敢懈怠。90年代末,茶叶产能过剩的问题导致了“卖茶难”现象。对于新成立的“张元记”来说,面向客户,走出福鼎市,扩大市场,迫在眉睫。

    张礼雄认为,茶品研发、推广宣传、加大销售业务是要建立在稳定的茶品质量上,要做消费者和市场上认可的茶叶品牌,要让老百姓能喝得起茶。

    他立足福鼎太姥山丰富的茶叶资源,从源头上保证“张元记”品牌茶叶的质量。他们公司在福鼎市一带茶乡镇,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有机茶基地800多亩;以合同保护价的形式与当地1500户茶农签订有机茶购销合同,让茶农吃上了“定心丸”。目前,公司现有受控的无公害茶园基地面积1500多亩、优质种苗基地100多亩。他们通过引进和推广有机茶生产技术、名优茶生产技术装备,全面提高茶叶科技和加工水平。有了主打茶品,公司通过茶叶展销会以及大型茶文化节庆活动,积极参与和协办各类茶事活动,寻找合作经销商,让利于代理商家,让优质的茶品很快销往北京、天津、西安、兰州等10多个城市。

    张礼雄有恒心和决心,认真做好一杯茶。他研发的“金绒凤眼”“茉莉太姥玉蝴蝶”“茉莉太姥大毫银针”“福鼎白茶—白毫银针”等特色茶品种,在各种全国性各类赛事活动中屡获殊荣。

    如今,张元记茶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福建茶业的领跑者。2014年,张礼雄曾被福鼎市政府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琳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2016年被福鼎市政府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荣誉称号来之不易,确实是他从事茶叶工作30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实践的总结。

茶道酬勤

    张礼雄现为国家级高级评茶师、高级制茶师,茶企业获得的奖牌无数。但他不忘初心,永葆着茶人青春与一颗平常之心。

    他利用华茶1号和华茶2号的福鼎大毫茶良种优势,结合张氏传统手工白茶生产技艺,收集福鼎其他传统茶叶生产技艺的和茶叶产品的生产加工方法,多次研制开发、发明出的福鼎白茶新型的加工方法。

    除此之外,在应用传统窨制茉莉花茶的工艺基础上,他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采用低温湿坯连窨的方法,生产的八窨一提“大毫银针”。这种工艺不但减少了生产成本,还确保了茉莉花茶的质量。“大毫银针”还荣获了第二届“中茶杯”特等奖,漂洋过海,行销国外。

    张礼雄还参与了全省茶业产业标准化技术制定,参加了福鼎白茶标准草案的审查工作,成为全国白茶研究的权威人士之一。他曾先后当选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省市茶叶相关协会理事和常务理事。

    2017年夏天,当中国茶研所拟定举办首届全国茶叶审评师资培训班消息公布后,他就积极报名参加,要求学习。公司人员和业内人士得知后大惑不解问道:张大师,你还要当学生吗?他笑着回答说:我国茶学无比深奥,看似简单,实际难学难精通啊!2018年,培训班全年6期培训,每期10天时间。他为了保证学习,常是白天在课堂,利用晚上处理公司事务,为培训班中的年轻学员树立了学习榜样。

    光阴流转,匠心依旧。精行俭德,凝聚出了“张元记”茶品香高、味醇、耐泡的品质,也书写着中国茶道的新篇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