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党建”格局引领下,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与推进脱贫攻坚相结合,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建立统一归口、责任明晰、有机衔接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党建+扶贫”工作的模式,确保低收入农户生活水平得到根本提高。目前,全镇共有低收入农户43户,于2017年底全部脱低。
为精准把握扶贫对象,仁和镇制定了《仁和镇开展低收入农户精准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过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摸底调查贫困农户的生活情况,掌握贫困农户的第一手真实信息。同时,以2015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1160元为基本标准,综合考虑家庭财产和消费支出等情况,按照“‘两委’评议、自愿申请、入户核查、民主评议、乡镇审定”的流程,整户识别,全面完成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工作。结合每个贫困户的家庭人口、年龄结构、身体状况、收入、开支、大病、残疾等各种基础信息,该镇按照年龄分类管理,以便于更有效地制定一户一策的扶贫措施,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彻底脱贫。
为把责任落实到户,地区党委时时关注低收入农户增收情况,号召有低收入农户的村党组织要把本村农户增收工作纳入全年重点工作范畴,制定《仁和镇“一助一”帮扶工作制度》,对2017年初未脱低的19户在村“两委”包户的基础上全部由处级领导包户,要求包户领导要定期到所包低收入农户家中走访,每年不少于3次,逐户研究帮扶政策、实现一户一策,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根据低收入农户特点,整合已有的惠民政策,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贯彻实施<顺义区仁和镇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实施意见>的分工方案》,同时签订镇、村《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责任书》,确保全镇低收入农户脱低工作有方向。为把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双推互进”落到实处,地区党委、镇政府与村里签订了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对党组织及党员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制定科学的脱贫攻坚绩效考核机制,并把低收入农户增收列入对基层组织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脱贫攻坚督查制度,对落实不力的基层组织严肃责任追究。
据了解,在精准扶贫中,村“两委”干部亲自包户,不定期到低收入户家中了解生活情况和困难问题,及时帮低收入户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受帮扶家庭成员转变观念,振奋精神,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各村级党组织结合本村低收入农户特点,在本村范围内力所能及地安排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做清洁工、巡防员、志愿者等工作,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目前,各村共安排低收入农户本村就业9人,通过社保所推荐岗位或村干部介绍村外就业4人,实现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人员100%就业。对于重点贫困户采取精准施策的形式给予帮扶。如河南村邢江月家既是低收入农户又是低保户,自家房屋破旧不堪,极易引发危险。镇政府、村委会对此事进一步深入了解后,由镇民政科、河南村委会和包村干部及时组织实施,通过村“两委”联席会议研究、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和镇政府办公会研究讨论形成决议,由村委会出资为该户进行房屋翻建工作。
为使低收入农户基本生活水平得到本质提高,实实在在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仁和镇政府出资对确无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的家庭实行输血,出台《仁和镇低收入农户救助办法》,为低收入户发放教育补助资金、报销部分医药费、每季度发放生活物品,对该镇43户低收入农户实行托底性救助。对于已经脱低的低收入农户,由该镇相关科室科长进行“一助一”包户,监测家庭收入情况,防止脱贫再返贫现象发生。此外,该镇还严格入户走访制度,继续对低收入重点户实行重点监管,确保帮扶责任人每年入户次数不得少于3次。
(张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