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7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扶贫措施落地 整改效果凸显


  山东莒南县社 

    “富民生产贷” 助农增收

    本报讯  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山东省莒南县供销合作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要求,精准发力抓落实,主动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各类经营主体的扶贫优势和作用,引导社属企业自觉自愿地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莒南县开元百货有限公司作为全县系统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在聚力于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不忘履行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在县扶贫办的指导支持下,开元百货经过申请、拟定扶贫方案、镇街推荐、县级审核、金融机构考察等程序获得了贷款资格,申请“富民生产贷”100万元。2018年6月,开元百货与筵宾镇金沟官庄村14户、集前村6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通过在筵宾镇设立公益性就业岗位,带动每户每年增收2500元,受惠贫困人口达41人。

    开元百货通过开展“富民生产贷”支持自身发展,同时带动帮扶贫困户稳定增收,彰显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社会形象,实现了助农脱贫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张琳)

    湖北荆门市社

    落实整改措施  提升扶贫实效

    本报讯  今年以来,为严格落实精准扶贫大调研问题清单整改工作,湖北省荆门市供销合作社由一把手牵头组成整改工作小组,多次到扶贫联系点京山县坪坝镇罗兴村走访座谈,认真分析原因,制定科学的整改意见,按照“一户一策”原则,对4个方面15个具体问题逐项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间,强力推进整改,确保扶贫取得实效。

    坚持宣传引导,激发内生动力。市社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入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宣讲国家、省、市扶贫政策,开展“帮扶干部到我家 扶贫政策我享受”政策宣传活动,组织贫困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植贫困群众的感恩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

    坚持问题导向,抓好整改落实。对需要整改的内容,严格按照整改时限要求硬化措施,确保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对已完成整改任务的,适时组织检查,补齐“短板”,坚决防止反弹回潮。

    坚持跟踪督导,形成长效机制。把问题清单整改与市供销合作社“两整”活动紧密结合,对涉及时间较长、需要逐步按计划推进整改的,做好跟踪督办,一抓到底、常抓不懈,确保按照既定整改时限全面完成整改任务。

    此外,为巩固罗兴村脱贫成果,市社着力在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方面履行帮扶职责,确保罗兴村扶贫脱贫工作取得实效。市社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以罗兴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与京山国宝桥米公司签订1000亩“鄂中5号”优质水稻种植订单和收购合同,免费为农户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带动18户贫困户增收;以京山鸿运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流转土地600亩,开展“虾稻连作”,带动11户贫困户增收。同时,市社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为贫困户精准确定增收致富门路。以发展山羊、生猪、土鸡、“鱼鳖混养”等为重点的多种养殖已初具规模,确保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此外,市社还精准助力基础设施稳步改善。今年以来,市社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落实项目建设资金90万元,新建桥梁1座,硬化通组公路2公里,使通组公路里程达到6.8公里,实现了罗兴村8个村民小组组组通公路的目标。

    (谢钊)

    贵州锦屏县社

    “四个创新”着力点对点驻村精准扶贫

    本报讯  贵州省锦屏县供销合作社通过创新扶贫开发模式促进就业创业、创新产业发展路子增强造血功能、创新贫困帮扶措施改善村居环境、创新为民解忧途径解决实际困难的“四个创新”模式,以点对点的方式主推精准扶贫落地见效。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脱贫发力点。县社组织青壮年劳力开展劳务输出,同时利用派出单位的资源,对不宜外出务工的劳力就近介绍就业,还以能人带动创新创业的方式,提升贫困户就业率。一年来,共组织330余人外出劳务就业、落实就近就业15人、能人带动创业解决了20人就业,努力实现“一人就业一户脱贫”。同时,创建锦屏县美丽乡村建设劳务服务公司,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力就业难、农户发展资金难、村集体经济提升难等问题,实现贫困户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此外,县社以产业带动脱贫,取得了明显成效。县社引导贫困户以“三变”资金入股八龙黑毛猪生态养殖场,采取“党员+养殖场 +贫困户”模式,通过“1份股金分红+1份青饲料收入+1份工资收入”,使3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利用河涧山谷,发展生态小香鸡、肉羊产业,现已初具规模;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引导群众入社入股,进行资源整合,力争把便幌村鱼产业打造成鱼花、鱼苗、稻花鱼的全产业链,成为便幌主导产业、品牌产业。

    在扶贫的过程中,县社积极帮助村民改善村居环境。一年来,实施定妥至归宿通组道路硬化项目、回头湾到归宿道路硬化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80万元;实施流洞太阳能路灯、门楼建设资金及六角亭建设,投入资金50万元;修建流洞村寨门1座、建成便幌村移动信号接收塔1座、阳光救援队援建便幌村6座人行便桥修建,协调援建便幌村文化室资金5万元,兑现流洞产业路耕地占用补偿资金5万元等。在春耕来临前,垫资7000元购买水管,恢复流洞产业路损毁农田水利设施,确保不误农时。

(黔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