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8年6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天维杯”第二届全国农村金融机构绩效管理主题征文选登
打造“一横一纵”绩效管理体系
——以内蒙古牙克石农商银行为例
□ 高 成

    内蒙古牙克石农商银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偏远地区,在地区经济总量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不断改革发展和锐意进取,由一个濒临被兼并的机构,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跨越式发展,并于2017年8月成功改制。

    在此过程中,牙克石农商银行以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对绩效考核与薪酬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改革与再造,切实将绩效管理做到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可视化,进一步提升了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机构业绩。

    切实抓好绩效考核

    “一把手”工程

    绩效考核,是一项“顶天立地”的工程。顶天,指绩效考核对上承接经营战略;立地,指绩效考核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由此看来,绩效考核正是贯穿上下的动力传导系统,是经营管理的有效工具。为保障绩效考核的效果,农商银行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推动,显得尤为重要。

    牙克石农商银行秉承绩效管理“一把手”工程理念,真正将绩效管理作为战略的传导系统,由董事长亲自直接管理,监督指导。尤其是在绩效薪酬方面,与员工面对面沟通,传导绩效考核新理念,广泛收集员工想法,综合考核分析,最终保障了绩效管理与经营管理双向提升,充分发挥了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以客户为中心打造

    业绩管理平台

    银行绩效考核中,最复杂的部分是业绩管理。而业绩到人,恰恰是考核到人的基础。业绩是判断员工贡献度的标准,同时也是连接员工与客户的直接纽带。

    故而,在牙克石农商银行的绩效管理中,创造性地改变了以往“账户”维度业绩梳理方式,真正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业绩关系体。 

    一方面,让每一位优质客户得到了有针对性的服务,提升了客户服务与营销效果;另一方面,用业绩存量、增量的方式,刻画了员工的营销行为,让服务与营销的对象更具体、更清晰、更有黏度。

    打造“一横一纵”

    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连通战略与员工利益的纽带,是经营管理导向的动力系统。打造一支如臂使指的管理队伍,切实建设好、使用好绩效管理这一工具,成为农商银行转制后的又一新课题。

    为有效进行绩效计划,关注绩效结果,更充分地掌握绩效实施方法,牙克石农商银行打造了“一横一纵”绩效管理体系。 

    “一横”,就是由各条线部门设立的绩效考核专员,应用先进的“HRBP”人力资源管理思路,切实将考核思路、绩效思维贯穿于支行的业务经营过程中。

    “一纵”,就是由董事长亲自领导负责绩效管理,人力资源部主管,各业务条线部门配合,基层支行设立绩效考核专员,真正做到从上到下将绩效管理作为战略性工作,传导至每一位员工,以此为达成组织目标保驾护航。

    等级考核结合代班中心

    建立员工退出准入机制 

    实行产品营销计价,是一种短期薪酬刺激,如果对员工形成持续强化激励的长效机制,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员工等级考核。

    牙克石农商银行根据每一位员工的岗位特点、工作内容的不同,进行等级考核,用定量、定性两个维度的指标,对员工进行评估与衡量。

    围绕“什么样的员工,才是牙克石农商银行的优秀员工?”这一问题进行解答,答案是:业绩优秀,素质优良。总行年末通过衡量员工的业绩水平、能力素质、工作态度等各项指标,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员工指明了努力工作的方向,有效营造了绩效文化。并且通过等级考核、营销计价长短期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了绩效管理效果。

    同时,总行建立代班中心,对后进员工实行压力管理,打破一团和气,建立能上能下的流通机制;利用各机构晨会展示营销业绩的方式,全面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气氛,让多劳多得,“能者上、平者让”的理念深入人心。

    通过绩效考核系统的建立和逐渐优化,牙克石农商银行明确建立了优秀员工考评办法,结合员工的日常表现和业绩情况,作为评先评优的有效依据,同时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五位一体”考核办法,对评选出的优秀员工实行工资晋档。

    可以说,绩效考核为牙克石农商银行的人才选拔提供了最直观、最具说服力的评选依据,真正让有能力的员工,在应有的岗位上发挥巨大作用,全面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发展。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只是牙克石农商银行绩效改革工作迈出的坚实的第一步。今后,牙克石农商银行将持续探索最新的发展理念和考核理念,不断培育先进的绩效思想,进一步推动员工动力和服务水平,在打造一流商业银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