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贵州省产业扶贫蔬菜工作专班印发了《贵州省2018年蔬菜、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扶贫决策部署,全面巩固提升2017年蔬菜、食用菌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阶段性成果。
方案对贵州省食用菌产业提出四点要求。加强繁育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贵州省食用菌菌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贵州省食用菌种质资源保存与评价中心建设,争取投入使用;在威宁、大方、印江、剑河、安龙等食用菌生产重点县建设20个菌棒(出菇棒)专业化生产基地,形成由菌种创新到母种、原种和栽培种配套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新增10亿棒专业化菌棒(出菇棒)生产基地,专业化生产水平达75%。
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及合作社,以50万棒以上为一个生产单元,在重点乡(镇)、村布局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参与。在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配套冷库、冷链和采后处理、烘干等设施设备,配套建设运输干道、生产便道、供水设施(管网)和供电设施,新增规模化生产基地10万亩。
加快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基地建设。加快野生珍稀食用菌驯化选育;选择典型区域封山育菌,加强人工菌根菌促繁,大力开展科普宣传与技术培训,促进全省野生食用菌加快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结合食用菌核心技术研究和产品重大创新,鼓励支持科研院校、技术推广系统、大型企业联合攻关;围绕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辟人才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科研人员到基层、到企业挂职、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等多种形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实操人员队伍建设和培养。
(贵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