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进农信书屋是在今年的四月天。书屋坐落在素有“山中理窟”“云霞仙境”美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福建省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这个正在创建4A级景区的小村庄,清幽纯朴、风景如画。初春的细雨在花前点洒,凉风习习吹来,诗韵幽幽,古意浓浓,沏上一杯清茶,翻开一本书籍,好像就能听见青瓦古砖娓娓道来的悠长历史。
莺初解语,微雨如酥,书屋在馨香弥漫的灵秀山水里显得安静祥和,暖黄的灯映照着鲜活的影像、跃动的历史。听前辈们说,这里的每一张影像都是一则故事,古旧巷陌、千年古镇、斑驳光影,是这座小城变迁的历史;金桔飘香、茶山旋律、田头宣传,是农信人遍布城乡的足迹。“这张照片是2008年在新桥夏阳的花卉生产基地,那里的合作社菊花种植规模很大,多出口韩国、日本”,“这张照片是2012年在梅仙,我们去田间地头宣传金融知识”……同事指着大厅里的一幅幅影像,故事信手拈来。
黄灿灿的金桔、葱郁的茶山、洋溢着热情笑脸的农户、若有所思的农信人,这些生动的图景被影像永久定格,珍藏在农信书屋里,沉淀在似水流年的时光里。然而,又有多少没有被影像记录的农信人,在夕露沾衣、戴月荷锄的日常里,默默走村串户,走过偏远的乡村,走过崎岖的山路。这些默默无闻奉献着的农信人是有着怎样的情怀与热忱,坚守着脚下的这片土地,我想,这应该就是农信人的不忘初心吧。
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鲜翠葱茏,错落有致。浸染在“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历史”的文化氛围里,温馨简单的农信书屋亦在浅吟低唱。随手拿起一本书,听见窗外的树叶摩挲着飒飒作响,盎然的新绿透出勃勃生机。老前辈们说,农信社刚成立的时候,规模很小,工作环境也很艰苦,一张桌子,一个算盘,存款都是几分几角,大家拨着算盘手工记账,现在不一样了。是啊,现在敲击键盘的紧促声替代了拨动算盘的清脆声,农信社完成了从手工走向了科技的蜕变。农信社不再是草根金融,而是地方金融的主力军。而这种蜕变与成长,离不开一代代农信人的努力与坚守,更离不开这片土地上朴实可爱的农户的支持。
回忆起2012年刚加入农信队伍的自己,非经济、金融科班出身的我当时一脸青涩懵懂,柜台里每一笔业务总是要小心翼翼反复确认以后才敢记账,一次因为办理挂失业务,很久了还未好,额头不禁沁出了汗,和蔼可亲的农户似乎看出了我的紧张,微笑着对我说:“我不着急,你慢慢做。”那一刻,心里备受鼓舞,心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花笺茗碗,云影波光,氤氲空气里淡淡茶香弥漫,一波一波的游客在书屋驻足,在青山深处的安宁与从容中,凝视历史的变迁,感叹沧海桑田的变化。依身藤椅,呡一口茶,闭上眼睛,静静感受古民居跳动的脉搏,灵动的呼吸,聆听农信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铿锵脚步,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