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英九庄园 点亮中国红
英九庄园打造英红九号产业化体系

□ 本报记者 赵光辉

从空中茶园俯瞰英九庄园的加工厂。
正在安装调试的茶机械。

    2017年11月末,记者利用报道广州茶博会的机会,来到位于英德英红镇龙头影村的广东英九庄园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建设中的智能化工厂,公司董事长易振华介绍了他们的发展构想和实施思路。日前,公司总经理王彦来到北京,再次与记者见面,详细介绍了英九庄园最新的发展。

智能化工厂

将为英红产业带来什么?

    据介绍,目前该公司的智能化工厂建设已经入尾声,设备安装到位,近期将完成调试,不日可择机开工。

    王彦介绍,英德红茶是中国红茶的后起之秀,核心品牌英红九号的产业化是发展方向,高品质的规模化供应是关键。他们通过近10年的产业实践,联合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共同成立“广东农科院茶科所英红九号加工技术服务中心”,投资5亿元,以英红九号专业种植为基础,以加工技术服务和产品研发为切入点,通过打造“1+N”的英红九号加工技术服务平台联盟体系,上游服务专业种植户,下游对接市场终端,创新平台经营机制,适应当下茶产业工业化发展未来新趋势。

    他所指的“1”是中心智能化工厂,位于英德红茶原产地的核心区——英红镇龙头影村九号庄园茶旅一体化项目内,项目占地3000余亩,北江环绕、茂林修竹、山水清幽。中心智能化工厂是目前广东乃至全国最智能化、自动化和连续化的红茶加工集成体系之一,年产能50万斤;同时也将打造成人才培养和孵化基地,茶艺、茶文化场景化营销推广平台。而“N”指英红九号初制加工示范基地。茶叶的属性决定初制加工必须尽可能在茶园附近就近完成。“1+N”作为“大英红”产业布局,在龙头企业引领下,初制加工主要选址在英红红卫村、石灰铺保安村、石牯塘、西牛、大湾、望埠等镇,初步规划建设10个以上。他们是推广和实现英红九号标准化的实现者,又是英红规模化供应的保障。

英九庄园着力

打造“三个支撑”体系

    王彦介绍:为确保品质,从纵向产业链角度,公司将着力打造“三个支撑体系”——茶园种植管控体系、英红九号加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品研发体系。

    “好茶从种植开始。”王彦说,凡是进入茶园种植管控体系的专业种植户,必须加入英红九号专业种植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组织管理,严格遵循“禁止喷施农药、禁止喷施除草剂、禁止喷施叶面肥”三禁原则,科学种植、强化监督、规范采摘,开启广东茶叶发展的绿色模式。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是英红九号茶树品种育成单位、英红九号红茶产品首创研发单位、英红九号红茶品牌创立者、英红九号核心技术的原创者,肩负引领英德红茶尤其英红九号产业化的重任。茶叶研究所通过专利和技术成果转化的形式,成立“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英红九号加工技术服务中心”,由中心对“1+N”产业联盟中的英红九号加工技术实用人才,实行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管理,研企合作,确保英红九号标准的产业化推广和产品品质结果的稳定性。

    王彦特别强调说:目前英红九号产品无论产品形态还是口感,都还不够稳定。“1+N”产业联盟产品研发体系将从精制加工和分级体系入手,秉承工匠精神,着力解决消费端的产品标准化,实现产品产业化、规模化释放;同时,还将全力打造共享产业发展模式。“1+N”产业联盟的建立就是着眼于英红九号产业化协作的结果。公司采用“平台+合伙人”模式,通过文化力量、制度力量、系统集成力量,集中打造产业关键环节技术服务核心力量,服务种植端和市场端,共享英红九号产业工业化未来!

    记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北江之滨会崛起一座现代化的茶叶企业;而英红九号这款新中国创造的红茶品牌,也会大放异彩,成为中国红茶的后起之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