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河南县级农信社改制组建 农商行战略任务总体完成


    1月18日,记者从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了解到,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省县级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银行工作任务总体完成。

    “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完成

    深化农信社体制改革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确立的重要改革任务之一。2015年7月,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专项方案(2015—2017年)》,要求3年内全部完成县级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的战略任务。

    在农信社改制过程中,如何消化不良资产、优化监管指标是一大难题。据介绍,为确保“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完成,河南省政府专门成立了深化农信社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通过大力清收不良贷款、置换农信社不良资产、引进社会资本、改善经营等措施,大力化解历史包袱,成熟一家、组建一家。

    通过不懈努力,到2017年年底,河南省农信社139家法人机构中,98家已挂牌开业和获批筹建,31家正履行筹建程序,10家已达到组建标准,总体完成了组建农商银行目标任务。

    河南省辖市城区农信社整合组建市级农商银行工作也扎实推进,洛阳、驻马店、许昌、濮阳、周口等已经完成组建,平顶山、南阳、信阳等12个市已达到组建标准,正在履行筹建程序。

    改革成效显现

    农商银行焕发新活力

    从改革情况看,已改制的农商银行,内部控制和防范风险能力明显提高,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显著改善,体制机制的变革也让改制后的农商银行焕发新活力。

    2017年,新郑、济源两家农商银行被中国银监会评为全国标杆银行,新密、中牟、兰考、洛阳、安阳商都、台前、卢氏、驻马店等8家农商银行被河南银监局评为全省标杆银行,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令人欣喜的是,2017年9月末,河南省农信系统主要监管指标首次达到正常银行标准,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这与县级农信社全面改制、不良贷款总量和占比大大降低密切相关。

    专家表示,作为河南省机构网点最多、服务区域最广、存贷款规模最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一大批县级农信社甩掉历史包袱,转换经营机制,蜕变为现代农村商业银行,能更好地承担起支持“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

    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省农信社存款余额11896亿元,贷款余额6758亿元,分别占河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20.14%、16.19%,稳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

    农信社是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县级农信社全面改制对河南省农村金融影响几何?

    河南大学金融系副教授张慧认为,随着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原来存在的制度不健全、资产质量差、潜在风险高的历史包袱得到有效化解,经营更加灵活、管理更加顺畅、风险更加可控,对全省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指标改善起到巨大作用,也将有效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提高基础金融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摘自《河南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