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普洱》杂志社主办的“邦崴故事——《好大一棵茶》珍藏纪念发布暨景迈山论坛启动仪式”在深圳茶博会举行。
《普洱》在2017年11月刊《好大一棵茶》,以整个“独家关注”栏目对位于普洱市澜沧县邦崴村的过渡型古茶树进行专题报道,内容包括:首次梳理了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的发现过程及其世界价值;发现者的故事;国内外专家多次对其考证过程及结果;邦崴茶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等内容。更难得的是,本刊还收集了2000套由1997年中国邮政发行的第一套《茶》的邮票原版(共4枚,分别为茶树、茶圣、茶器、茶会。第一枚“茶树”即为邦崴过渡型古茶树),附在当期杂志中,配以邦崴茶圈子最具代表性的茶品4片,制成“邦崴故事——好大一棵茶”限量珍藏纪念版,开发出一套可读、可藏、可品,有温度、有故事、有纪念意义,致敬一棵伟大的古茶树,也回馈11年来《普洱》杂志的读者朋友们。
由弘益大学堂带来的集茶道、花道、香道于一体的“弘益美学”展演,在东方美学意蕴的氛围中拉开了论坛序幕。参与本次论坛的主要嘉宾有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副局长 张天梅,《普洱》杂志社社长罗洪波,《普洱》杂志社创刊人、原总编辑王洪波,普洱市茶叶协会会长赵昌能先生,茶文化学者、邦崴过渡型古茶树发现者何仕华,茶文化学者余悦先生,华茶青年会主席、弘益大学堂校长李乐骏,东莞茶文化促进会秘书长杨锋,深圳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黄集斌,深圳市企业研究会宣传部部长石践等,和来自各地的媒体代表。
会上,《普洱》杂志创刊人、原总编辑王洪波为大家讲述《邦崴故事:一棵过渡型古茶树的世界意义》。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的发现,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为中国是茶叶原产地完善了物证链,让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这一事实不再受到争议,让英国人提出的“印度阿萨姆茶源说”的论调不攻自破;同时,也奠定了普洱市作为“世界茶源”的地位。
普洱市拥有茶树起源始祖古木兰化石到栽培型古茶树的完整演变证据链,即“宽叶木兰化石——中华木兰化石——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景迈山栽培型古茶园”,可谓“五世同堂”。 2013年5月,国际茶叶委员会正式授予云南省普洱市“世界茶源”的称号,标志着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事实得到了全球公认,普洱市正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会议下半场,景迈山论坛仪式的启动在现场掀起一个小高潮。景迈山是澜沧的另一座茶山,是普洱茶界中综合资质最好的一座古茶山,也是云南普洱茶区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一座古茶山。
目前,普洱市正着力推进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对景迈山古茶林推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组织景迈山古树茶产地范围内的企业成立诚信联盟,同时打造茶叶产品溯源体系平台,全力打造“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综合产品品牌。让“景迈山”三个字不仅是文化品牌,也是原料纯正、质量有保障的优质绿色品牌。
(老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