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周县长、吴主任,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大约就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通过我们中华合作时报社胡宏开老师的一篇深度报道,我第一次知道了常山农信的“邻居银行”文化、了解到了一些“红马甲”的故事,后来机缘巧合,在今年5月我们主办的中国农金商学院深度探访(莆田站)的活动中,有幸邀请到了余荣华理事长作有关“邻居银行·红马甲”的主题演讲,当时就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
自那之后,“走进常山、走进‘邻居银行’”就成为很多农金人的愿望。有些是很快就来到了常山,取了真经立刻回去效仿复制;有些是一直等着我们在常山要举办的这个专题学习会,说是必须参加就等今天;还有的是之前已经来取过真经,这次再来,回炉重温。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一家体量不大、规模不大、名气不大的农信社,为什么会吸引到这么多关注的目光?
我想原因有两个:
首先,以“常山农信”为典型代表的“浙江农信”的普惠金融创新,把“归根”作为核心理念,这既是针对党中央提出的“回归金融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总体要求而做出的有益探索,也是全面实现“大零售”转型的大胆实践。
其次,常山农信的“邻居银行”品牌文化本质上是一场追寻“真善美”的文化之旅。它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蕴藏其中的文化力量使得银行、百姓、员工都达到和谐统一、互助互爱的平衡状态,表面看实现了“大零售”的业务转型,实质上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文化转型。
为什么说,“邻居银行”品牌文化本质上是一场追寻“真善美”的文化之旅?
先说“真”。
常山联社余荣华理事长有很多“真知灼见”,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农信社天然就是社区银行,农信社‘姓农’‘姓小’‘姓土’,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本源’,老老实实做一些老本行的东西。” 余理事长常说的“至理名言”也比较多,还有一句是:“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常山农信在打造“邻居银行”品牌文化中,各项工作真抓实干、扎扎实实,通过“一个邻居品牌、一件红马甲、一家丰收驿站、一堂金融夜校、一项信贷方针、一张网格、一张邻居卡”这“7个1”扎根落地,让“邻居银行”走进百姓心里。
再说“善”。
我们可以看一下“邻居银行”的文化源头,《周礼》当中有这样一句话:“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邻里相洫。”“邻里文化”在我国有着厚重的文化传统。正如老话所说,“千金买宅,万金买邻”“邻里好,赛金宝”“远亲不如近邻”等,这些脍炙人口的俗语,都在表达着“好邻居”的重要性。
应该说,在中国,这种基于地缘关系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其重要性仅次于血缘和宗法关系。邻里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和谐,友善,互助,互爱,互敬。”
常山农信“邻居银行”坚持“服务零距离、帮忙最快捷、信息最对称”的服务理念,就是把“邻居”所具有的特点融入日常经营管理中,坚持“带着责任做银行的事,带着情怀做百姓的事”。
最后再说说“美”。
我们说,邻居银行让“业务归根”、让“服务归根”,但最重要的还是让“员工归根”。那么,如何让“员工归根”?一支“红马甲”队伍行走在田间地头,是常山县最美的流动风景。“常山遍地红马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经过专营村级(社区)金融事业部的设立、“好邻居·红马甲”队伍的打造、“金融夜校”的举办,使得常山县联社的年轻员工成为了老百姓身边的最美农信人,员工的归属感增强了,也解决了余理事长最关注的一个难题:“如何培养年轻员工”?关键是要让青年员工的心“归根”。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一个重要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金融“责无旁贷、大有作为”!而“金融之美”就在于普惠社会大众。
走近邻居银行,总会在不经意间被感动。在胡宏开老师给“常山农信”做的新闻报道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质朴之极却让我几乎落泪:宁损一大户,不漏一小户;宁折千次腰,躬身为“三农”。
这就是我眼中的“邻居银行”,那么很有幸,我们今天可以坐下来,听听常山农信的领导们、员工们的分享,来深入了解他们是如何打造“邻居银行”的。
最后,我代表活动主办方中华合作时报社,对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浙江省农信联社衢州办事处和常山农信联社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常山县政府对本次活动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预祝“中国农金商学院深度探访系列活动(常山站)”圆满成功!
(本文是《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主编刘小萃在中国农金商学院深度探访系列活动(常山站)中的致辞。根据现场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