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新金融服务的渗透,正在让传统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机构发生悄然改变。
在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柳林村,这个仅有100多户家庭、800余人的小村子,在农村淘宝的助力下,家家户户都可享受到电商服务。同时,这里也是河北省首笔旺农贷放款地。在这里,大部分村民都有芝麻信用分,家家户户都有支付宝,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户申请过蚂蚁金服的信用贷款扩大生产,商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让柳林村显现出不同于大部分中国农村的面貌:村里几乎没有空巢化和留守儿童问题,回乡留乡创业成为普遍选择,经济带头人都是30岁上下的年轻人,村镇呈现良性发展。
买卖线上化、金融服务平等化、农村人口年轻化开始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昔日回不去的故乡,如今变成致富创业的乐土,“柳林现象”已成为新金融助力农村经济变身的样板。
蚂蚁金服下乡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素有“中国羊绒之都”之称,是我国羊绒制品的主要产出地。而在几乎家家都经营羊绒加工生意的柳林村,村民李洪中成了第一个从网上借钱做生意的人。
李洪中主业为羊绒分梳加工,副业做玉米收购转销。2015年,因收购玉米需要周转资金,但没抵押、没担保的他无力从银行贷款,这时柳林村“村淘”合伙人杨德超告诉他可以试试申请蚂蚁金服的“旺农贷”,不需要抵押担保。
杨德超2015年了解到“大学生回家创业计划”,于是与妻子一起回村加入阿里“村淘”,出任“村小二”。柳林村村口的“村淘”小站是这个百户小村每天最热闹的核心区域。杨德超夫妇收发快递,帮助村里中老年人代购,“传播”新的理财知识、致富门路,并担任成为“旺农贷”的推荐人。
借助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在清河县原本依靠最传统的羊绒加工的农户开始触网,该县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羊绒制品网销基地。近年来,清河县的电子商务发展和活跃度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浙江义乌,以淘宝、天猫为依托,该县形成了产品丰富化、平台多样化、业态集成化的发展格局。目前,清河县有14个淘宝村和2个淘宝镇。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清河全县拥有网络商户3.5万多个,从业人员6万多人,2016年销售额40亿元。
据记者了解,自李洪中借出第一笔8万元开始,迄今柳林村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尝试用这一金融服务扩大生产经营、购置农机农具。其中,2017年该村子客户31户,占村子三分之一的家庭都用上了旺农贷,几乎都是用在牛绒、羊绒生意加工的扩张方面,很多人从夫妻的小作坊升级成了小工厂。
清河县副县长许锐向记者透露,目前清河全县基于50个村淘点发放的旺农贷已经超过2600万元,居全省第一。
商业嫁接金融
实际上,早在10年前,清河县的电商就已经起步。
经济评论人陈恩挚曾经梳理了中国农村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2006年至2016年这一时期,电商企业深入农村,而在物流帮助下,互联网改变了原来的农村经济模式。不过在他看来,电子商务虽然让农户解决了买和卖的问题,但没有解决启动资金和原始资金的问题。
然而新金融的渗透改变了这一切。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新金融服务机构,正在以技术、数据和生态激活农村、农民的信用和活力,给农民提供了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降低了农民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
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林告诉记者,旺农贷的“线上+线下熟人模式”是目前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三步走”中的重要一环,即在信息化和金融服务欠缺的县域、乡村,蚂蚁金服联合阿里巴巴村淘合伙人以及合作机构的线下“熟人”,为用户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而此外两种模式则是完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线上放款和深入产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选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背景来自于目前中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乏力现实。中国银行业协会2015年12月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和农村每万人拥有的传统金融服务人员数量对比是329:1,而在当年98.1万亿元各类信贷余额中,涉农贷款仅占28%。“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核心痛点来自需求方信用信息、抵押物有限;供给方运营和风险成本高企。”张林认为。
而依托阿里巴巴最早铺开的村淘服务站,在商业基础上,金融的“下乡入村”有了触角。中国农村相对封闭环境形成的高透明度熟人关系,也为风控建立起第一道有效屏障。“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个村子里,谁有几亩地,家里有几口人,人是啥性格、有哪些喜好我一清二楚,这些个人信息的大数据都在我脑子里。”据杨德超透露,在他放出的上百笔、500多万元贷款中,迄今没有一笔逾期。
柳林如何复制
在杨德超看来,不管是村淘带动的线上买卖常态化,还是旺农贷让村民更快捷地获得金融服务,都正在给村民带来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巨变,“我们村几乎每户都能享受到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福利,在村里可创业,能赚钱,能和城里一样方便,年轻人愿意留下来”。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马九杰认为,“柳林现象”显现了三大特点,买卖线上化、金融服务平等化、常驻村民年轻化。这三点也构成了中国农村下一阶段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事实上,在柳林村之外,通过新金融服务带动的农村经济变化正在发生,河南汝州市陵头村的80后杨晓雷打工多年后选择回乡成为“村小二”;90后的宋盼盼去年结束北漂生活,通过旺农贷扩大了家中葡萄园的生产……
数据显示,蚂蚁金服已为3514万“三农”用户提供信用贷款服务,累计放款4062亿元,在蚂蚁金服已经投放的4062亿元的涉农贷款中,数据化模式占比达到4010亿元(含涉农消费信贷、淘宝贷款、预授信等),占比98.75%。同时,蚂蚁金服在支付、保险、信贷方面服务的“三农”用户数分别达到1.63亿、1.40亿、4205万。其中服务了175.7万家农村小微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村种养殖户。
在张林看来,柳林村的成功具备一定前提,一是村小二推广力度大,获得村民普遍认可;二是羊绒、牛绒生产加工是该村子的主要产业,产业特色明显,具备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而蚂蚁金服的思路显然是首先依托阿里既有的资源和生态,选择最适合嵌入金融服务的地区和场景,通过新金融的作用让农村经济实现二次飞跃。
80年前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曾提出了“乡村内生城市化”的主张。而如今移动互联网和新金融的渗透正在通过跬步之力改变现状,当农村无法承载更多的人口,农业生产也无法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时,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取需求信息和销售渠道,利用新金融进行融资作为启动资金,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和外面广阔的世界连接起来,利用技术变革创造数倍于以前的财富,实现不需背井离乡也可安居乐业。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让世界变平,那么新金融让这个平的世界变得立体化,实现了跨期的资源配置,通过新金融手段就能实现一些愿景。”马九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