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点题的建立“三位一体”(生产、供销、信用)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体系的“命题作文”,瓯海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瓯海“三位一体”的成功实践,缘于高举“合作”和“服务”大旗、采用市场化运行机制,最终实现“1+1+1>3”裂变效应。
过去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天然存在,但没有连结在一起形成合力。以瓯海农商银行、瓯海区供销社、瓯海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组成的“瓯海农合实业”为载体,实现市场化运行,是新型“三位一体”建设的成功尝试。
通过“瓯海农合实业”这一平台,以资本为纽带,以“股份制+会员制”形式,使得供销社、农商银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三个服务“三农”的天然兄弟真正融为“一体”,实现了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由于目标和利益统一,瓯海开展的“三位一体”合作不是松散型的综合合作,而是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
有了综合合作的平台,耕耘“三农”广阔市场,风景这边独好。
通过瓯海农合实业这个平台,多种服务资源和服务功能得到了聚合、整合、融合:“百村百店百站”的设立,使“老供销”延伸到每个街道、社区,并赋予了八大新功能;“订单生产”解决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生产销售之忧,打响了地方“名特优”品牌;“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用一个业务创新的支点撬动了整个农村融资大市场,打破了银行“非抵押不贷、非担保不放”传统贷款模式的“天花板”,让农户的信用和承诺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强村富农”平台的建立,使瓯海区薄弱村拔掉“穷根”,在精准扶贫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瓯海开展的“三位一体”一经推出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关键是抓住了“市场化”这个牛鼻子,采用公司化运行模式。
无论是“百村百店百站”的设立,还是通过“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开展的普惠金融,以及为专业合作社、农户开展的“订单生产”和为消除“薄弱村”成立的强村实业发展公司,都是通过市场的手段,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打出服务“组合拳”。
正是市场化手段、实体化运行,形成利益共同体,才使得“三位”走向“一体”的瓯海实践有着蓬勃的生命力,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