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冷链市场不断发展,消费者对冷链商品的需求不断递增,对冷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的市场交易额已经接近千亿元,预计2017年会增至1500亿元。
冷链物流分为多种类别,有全程冷链型、物流型、加工型、仓储型、落地配型。一般情况下,冷链产品从田间、采后到预冷、冷藏,再到冷藏运输车、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涉及多类制冷设备,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冷链运输中任何一个环节断裂,都会对保鲜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大部分鲜活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从冷链行业整体发展情况来看,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几年我国冷链物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以下五个方面将不断改善,以推动冷链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是供应链。供应链体系建设对冷链物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冷链供应链体系建设要紧抓两端,一头是生产端,另一头是消费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企业型、平台型、生态型供应链发展模式。
第二是标准。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标准近百项,但是大多数为推荐性标准,只有少数为强制性标准,对企业的总体约束力不强。此外,政府对冷链市场的监管不够彻底,因而造成了市场上冷链物流设备乱象丛生,比如大量不符合标准的“黑冷库”和“黑运输车”。一方面是冷链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另一方面是市场缺乏具有约束力的行业标准。随着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让人们对未来冷链市场标准不断完善充满了希望。
第三是成本。据了解,在全国接近5000多家的生鲜电商中,纯盈利的电商不足5%,其余的多处于亏损状态,有小部分勉强盈亏平衡。一方面,在仓储方面要建立专门的冷库,在配送时要使用专业的冷藏车,对包装材料也要求很高。另一方面,有些实力的企业自建生鲜全冷链物流体系,通过专业研发的温控技术、材料和设备,从仓储、分拣、运输到末端配送,真正实现了全程“冷链”。这些都会大大增加配送成本,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是冷链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是末端配送。冷链配送的关键是从点到面将冷鲜产品送到每个小区、每位消费者手中,要求是“末端配送不脱链”。随着冷链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在冷链运输当中已经能够实现温度数据的实时追踪,大多数企业都能够做到。目前,生鲜冷链配送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末端配送包裹材料的创新。
第五是设施。在我国,冷链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在产地预冷、包装、加工等环节设施有待完善。此外,相关环节的冷链物流设备过于陈旧,新设施设备的更替不能及时满足市场需求。比如,我国冷链物流园设施建设多以冷库为主,少有冷冻库。
(石 济 畲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