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9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直属科研院所科技兴农成果明显


    直属科研院所已创建科技示范县和示范基地70多个。 

    各院所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8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34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7项,获得省及省以上科技奖励61项。

    直属院所有4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有1个国家级的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6个部级质检中心和1个认证中心。


    本报讯  近年来,总社直属科研院所围绕供销合作社系统和行业科技需求,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兴农,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三农”服务, 特别是在特色产业精深加工、推动产业发展和扶贫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总社7个直属科研院所——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济南果品研究院、杭州茶叶研究院、郑州棉麻工程设计研究所、北京商业机械研究所、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和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都是围绕供销合作社系统传统特色经营业务建立起来的。十八大以来,各院所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和全国“科技三会”精神,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立足供销合作社科技需求,积极思考,加强调研,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在启动济南果品研究院综合改革试点后,其它院所不等不靠,主动谋划。改革过程中,各院所通过建立新的用人机制、改革分配机制、加强院所内部管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和能动性。截至2016年底,总资产66022万元,所有者权益48754万元,全年实现总收入32846万元。

    各院所开展了大量农林特产、食用菌、生漆等资源保护、挖掘、品种选育等基础性研究工作,围绕特产、果品、茶叶、食用菌、棉花等行业进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据统计,各院所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8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34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7项,获得省及省以上科技奖励61项,其中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济南果品研究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组建国家棉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果蔬贮藏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果蔬及制品流通与安全控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2 个;同时承担了大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和质量监督检测任务。直属院所有茶叶、蜂产品、棉花加工、辛香料等4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有1个国家级的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6个部级质检中心和1个认证中心,正在筹建国家果蔬及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为了体现供销合作社“为农、务农、姓农”属性,各院所积极面向供销合作社和“三农”提供科技服务。直属科研院所已与几十个省供销合作社和地方政府或基地建设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创建科技示范县和示范基地70多个。济南果品研究院先后与江苏、江西、宁夏、河北、甘肃等16个省区供销合作社签订协议,就开展农产品流通和精深加工成果转化达成合作意向。杭州茶叶研究院茶产业服务团队在10个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提升当地茶产业生产加工水平。北京商业机械研究所与浙江、四川、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分别成立质量认证中心,提供培训、认证技术辅导等质量管理服务。与此同时,各院所采取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创办科技型企业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培养行业人才方面,郑州棉麻工程设计研究所举办棉花加工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各类学员近万人,为行业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近年来,直属各院所坚持在农林特产、茶叶、果蔬、棉花、食用菌、生漆等农产品产后流通加工领域开展研究,为服务特色产业精深加工、推动产业发展和扶贫作出贡献。围绕贫困地区科技需求,各院所积极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性共性技术难题;面向贫困地区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增强贫困地区产业科技支撑;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扶贫行动;在贫困地区广泛开展科普行动。直属院所派往安徽潜山和江西寻乌的干部累计达7人,特别是在潜山扶贫中,院所发挥技术优势,建立组织培养室,开展瓜蒌组培,推广精深加工技术,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得到了总社领导和当地政府、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在新疆伊犁成立分院,对伊犁薰衣草品种及精深加工技术开展研究;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在贫困地区与企业(合作社)共同建立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辐射带动菇农1万人左右,促进农民增收500万元以上;杭州茶叶研究院向安吉、武义等10个县市派驻团队、个人特派员,向科技示范县派出科技副县长4人次,服务茶园面积99万亩;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组建了生漆科技专家顾问团和技术驻村专员,开展技术培训年均500 人次,签约指导生漆专业合作社5个。   (宗 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