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9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民按需“下单”合作社照单“上菜”
四川省绵阳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深化综合改革纪实
梁 明

    首创全省第一家农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并探索“2+5+N”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建成全省第一个由供销合作社系统组织实施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探索组建全省首家集群式供销扶贫资金互助协会;成立全省首家市级三农会计服务公司……

    近年来,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四川省绵阳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始终以“为农、务农、姓农”为根本,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分类指导和改革创新,积极稳妥推进综合改革工作,在改革创新中寻找发展的新支点,为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焕发出勃勃生机。2016年,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经营服务总额136.6亿元,助农创收超过30亿元。

    发展产权交易

    激活农村要素市场

    “请问我家的果园、林地、房屋可以到这里来进行流转交易吗?”近日,涪城区石塘镇范家村的刘清贵在交易中心业务办理区关切地询问。负责申请受理的工作人员立即给他出示了一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的说明书,“如果你有流转交易意向,可以按照这上面的说明操作。”

    在绵阳市农村产业交易中心大厅里有一面大屏幕电子显示屏,实时滚动播出产权所有人、产权面积、产权位置、拟交易价格、出让年限等各种交易信息。交易中心还设有一台智能终端查询平台,用户只需轻点绵阳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的主页,便可查询到相关交易信息。

    近年来,农民大量进城,自己承包的土地被闲置。如何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必须优化土地要素配置,鼓励土地经营权流转,适度规模提高农业效率。为此,绵阳市社积极探索,建立了初期建设费用由绵阳市、涪城区供销合作社及绵阳天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三方股本投入,后期营运实行政府适当补贴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这种政企合作、企业化运作,由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模式,避免了片面追求流转规模,而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则有利于规范交易流程。

    目前,绵阳市已建成市级交易中心1个、分中心3个、县级交易中心6个,通过便民服务中心等延伸覆盖到镇(乡)、村,共建立镇乡服务站277个、村社服务点达3370个。

    创新“2+5+N”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在盐亭县玉龙镇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农特产品线上线下展示区、农资直供区、农机植保服务区映入眼帘,村民们正忙着买肥料、租农机。“我种了近20亩核桃树,每年都能收几千斤核桃,通过超市的电商平台,把核桃‘挂上网’,不少买家下了订单,收入三四万元不成问题。”玉龙镇照红村种植大户李合强看着不断增加的订单,脸上笑开了花。

    其实,这是绵阳“2+5+N”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中“2张网”的一个小方面。近年来,绵阳市社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优势资源,创新构建“2+5+N”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提供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户可根据所需服务随时“点单”。

    “2+5+N”模式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绵阳市社负责人介绍,2即实行“农当家”“云农新生活”线上网点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线下网点,线上线下融合互动;5即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集合农机、农资、科技咨询、信息服务、综合服务5类服务功能;N即多个新型经营主体发挥牵头引领作用、抱团发展并承接各类服务业务。

    如今,绵阳市社已建成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性超市50个,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农资供应、农机耕作栽培、租赁销售、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信息咨询发布、农村电商、资金互助、农村产权交易、农村理财等系列服务。

    土地托管

    让农民务工种田“两不误”

    植保无人机、大米加工机械、病虫害防治器械……在游仙区太平镇新有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几十台专业化的农机设备整齐地摆放着。

    “现在,大部分农户都选择外出务工,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合作社理事长文开银说,太平镇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有两万多亩。太平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牵头成立了绵阳新有粮油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让种粮大户、种植能手代表与专业粮油购销公司共同参与,推进水稻、小麦、油菜等规模化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了“谁来种、种什么”的问题。

    依托合作社建立的太平镇土地托管中心,以“全托、半托、代管”三种方式,为农户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外出务工农户把承包土地交给托管中心,从耕种到收获、销售均由托管中心负责,托管中心保底向农民交租金或粮食,待粮食收获后再按比例与农户分红;托管中心还为劳动力不足的农民提供农资、机械、技术、销售等服务,收取服务费用,收益全部归农户;托管中心为散户采购化肥、农药、农资等,收取代管服务费。如此一来,每亩土地可节约生产资料、防治病虫害等成本270余元,每亩可增加产量300斤-500斤,每亩可增加收入300元-500元。

    近年来,绵阳市社系统积极开展种植全程托管和经营性托管服务,让农民收益“一金变四金”,即租金变“保底收益+股利+种粮补贴+务工收益”,密切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收益。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还依托供销龙头企业,组织引导小农生产者,组建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展辣椒、花椒等统一规模种植,形成产、加、销完整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推行资金互助

    让农民致富路上“不差钱”

    随着农业产业的上档升级,农民在创业过程中资金的需求和持有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手续繁琐,等待天数长,贻误农时商机,而农民多余的钱存在银行,哪怕离存期只差一天,也按活期计息,影响了农民的收益。为此,绵延市社积极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探索开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服务、“帮村理财”服务等,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治理规范化服务。

    据绵阳市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遵循“内部互助、封闭运行”原则,不对外吸储放贷的前提下,该市社成立了资金互助协会、资金互助社、资金互助社联合社3种资金互助组织12家,注册资本合计2150万元,共吸纳社(会)员2100余户。目前,帮助社(会)员发展生产累计发放借款523笔共3921万元。其中,4家资金互助协会帮助127户贫困户发放借款136笔共87.2万元,农户年人均增收2300余元。

    同时,绵阳市社还组建了绵阳众合三农会计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安州区、梓潼县两家会计服务分中心,为安州、北川、梓潼等29个贫困村的代养场、21个专业合作社、7个家庭农场、11个龙头企业以及14个村提供记账理财、税收策划、纳税申报、项目策划等系列服务。通过探索帮村理财、为村集体提供资产统筹经营管理服务,以协助政府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的监管。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