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9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订单融合调结构 提质增效惠农民
江苏东台市唐洋镇供销社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
□ 本报记者 白京京 通讯员 周传胜 傅庆明

79岁的张灶村村民李瑞莲在为农综合服务社交售黄蜀葵花。
唐洋镇供销合作社抢抓时间烘干黄蜀葵花。

    9月15日,江苏盐城东台,唐洋镇供销合作社领创办的东台市农家兴黄蜀葵专业合作社千亩种植基地内,黄蜀葵花期正盛,满目灿黄。清晨的露水还没被太阳打干,79岁的张灶村村民李瑞莲就下地摘花了。

    早起摘花,再送到供销合作社卖个好价钱,这让唐洋镇及周边的黄蜀葵种植户近几个月干劲十足。这不,唐洋镇张灶村为农综合服务社内,精神矍铄的李瑞莲上午刚卖了35.4斤黄蜀葵花,下午3点就又美滋滋地送来12.5斤。这些黄蜀葵花很快就集合于为农综合服务社的另一隅——高达60度的黄蜀葵花烘干车间内,唐洋镇供销合作社社主任丁旭东和他的伙伴们正在“热火朝天”中赤膊上阵,为保证品质,黄蜀葵花必须当日收购、当日烘干、当日包装后送至合作的药业集团入药用。

    大汗淋漓中,丁旭东不时出来看一下收购情况。他告诉记者,最近正是黄蜀葵花的采摘高峰,他们经常加班作业,9月13日甚至连夜烘干黄蜀葵花到次日凌晨4点。看着为农综合服务社门口等着卖花的熙熙攘攘的长队,在供销合作社工作了20多年的丁旭东不禁感慨道:“真是计划经济时代供销合作社才有的场面呐!”

    订单生产变黄蜀葵花为“金钱花”

    自从2013年唐洋镇供销合作社与外地药业集团达成合作,便以订单生产模式,引导农民发展黄蜀葵种植,成立东台市农家兴黄蜀葵专业合作社。

    黄蜀葵不仅是一种观赏草花,还可以入药。50多岁的崔世保是唐洋镇供销合作社副主任,也是当地第一批种上黄蜀葵的村民。去年利用农田的“边角料”种植了1亩黄蜀葵,收获5590斤花,按每斤1元算,从唐洋镇供销合作社拿到5590元。今年种了1.6亩,目前已陆续采摘,预计可产鲜花9000斤,亩均收益超过5000元,是种植小麦、水稻等传统农作物经济效益的4—5倍。

    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供销合作社通过为农综合服务社和农民合作社免费为种植户提供优质花种及全程技术指导。

    先有需求,再有生产,唐洋镇供销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不仅带来了黄蜀葵花,也带来了“金钱花”。

    目前,唐洋镇供销合作社不仅在唐洋镇建起了500亩黄蜀葵生产基地,还辐射到南沈灶、三仓、许河等乡镇,黄蜀葵种植基地累计达千亩。并带动了周边乡镇兄弟社的助农能力。丁旭东说:“现在我们是有事干,开会有话说。”

    调产业结构试水粮改饲

    “黄蜀葵花的经济价值高,但因需求有限,覆盖面有限。尤其现在国家正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虽然没有青贮玉米种植补贴,但我们决定立足唐洋,调整小麦水稻这些单一的种植结构。”丁旭东介绍,结合实际需要,经过走访调研,唐洋镇供销合作社去年开始决定拓展服务面。2016年10月,唐洋镇供销合作社成立了东台市裕亿农秸秆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集中连片、规模种植用于喂养奶牛的青贮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并在关键环节建立了全程监控体系。

    在玉米种植环节,合作社实行技术管理包干责任制,并给648户青贮玉米种植户建立“跟踪服务卡”,卡上详细注明户主、种植品种、种植面积、种植时间、作物长势,每个阶段该施什么肥、如何配方施肥,有什么病虫害、打什么药,种植户按“跟踪服务卡”进行管理。通过一系列的精耕细作,农户种植的全株玉米亩产达4吨以上。

    在青贮制作环节,合作社提前调集东唐为农服务合作联社充足的大型收割机、运输车辆、碾压机等机械和物资,确保在全株玉米最佳收获期统一收割、统一制作,保证各项技术指标全部达标。

    合作社社员王美春今年种了8亩青贮玉米,收了40多吨秸秆,合作社每吨收购价235元,除去运费等开销,净赚8000多元。比种籽实玉米多赚2000元,而且农时更短,成本更低。王美春说:“种青贮玉米划算,种子由合作社提供,不用我们掏钱,也不需要打农药,成熟时合作社机械化集中收割,不用费事。我家5口人,有4口都在外面打工。收入更多了,还盖了新房子。”

    三产融合促农产品流通

    除了黄蜀葵花,“七七香”蔬菜也是张灶村为农综合服务社的“红人”。

    唐洋镇供销合作社通过盘活资产、招商引资,领创办东台市七七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加工配送中心今年初建成投产,合作社与当地 2600多户农民签订了2100多万公斤的蔬莱种植合同。

    原来供销合作社的张灶棉花收购站,闲置后杂草丛生,盘活后再现当年的收购繁荣和销售旺势。

    厂房前的收购场地车水马龙,有本镇村民零散送来的,也有周边农产品经纪人整车送来的。这些蔬菜在规范整洁的加工车间、包装车间、仓库“走一遭”后,便成了一箱箱印有中国供销合作社的统一标识和“金嫂七七香”牌商标的农产品,整装待发。借助供销合作社系统网络优势, 通过供销在线平台把产品直接输送到终端市场,实现进社区、进超市、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的目标。据了解,今年以来,唐洋镇供销合作社已配送各类“七七香”加工产品万余箱。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平日里,丁旭东爱哼唱的这首《为了谁》,也许正是唐洋镇供销合作社植根于唐洋、成长于唐洋、发展于唐洋、服务于唐洋,不断探索为农服务新路径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砥砺奋进的贴切形容。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