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金融应打好“四张牌”——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补强绿色金融发展短板、打造绿色金融发展优势、把握绿色金融发展主脉。
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
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就是要坚持改造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优化产业链条,推动产品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应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以新能源、新科技、新材料为基础的低碳、环保、无污染产业,把新兴产业作为经济提升的突破口;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调整农业结构,使其合理化和科学化,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
补强绿色金融发展短板
补齐绿色金融发展短板就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优先战略,改变资源过度消耗、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质的飞跃。当前,在实施绿色金融创新驱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
要通过政策扶持、普惠信贷、产融对接,加速转型升级;通过整合资源,拓宽企业合作平台,打破创新的技术约束。同时,要突出政府的引导作用,优化创新制度环境,建立与市场机制接轨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体系,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通畅的市场机制。
打造绿色金融发展优势
绿色基础能力建设是衡量一个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吸引各类绿色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因素。
要加强以“灰色”基础设施和“绿色”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硬基础能力建设。针对“灰色”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改善和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服务能力,构建功能型、网络化的现代化绿色交通体系,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环保能源体系,全面提高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和使用效率。针对“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要以现有的绿道、湿地、森林等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区域河流环境和风景区的综合整治、绿道与灰色基础设施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充分发挥自然界对污染物的降解功能,优化绿色空间网络。另一方面,要培育居民绿色生活方式的软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群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崇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实行涵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共同参与、共建美好的新风尚。
把握绿色金融发展主脉
找准绿色金融发展突破口,把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和原则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一方面,要将绿色、人文发展理念法制化、规范化,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力度,制定法律法规,完善环境监督机构的体制机制,为其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另一方面,要理顺城市资源管理机制,在经济持续发展、公众收入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完善生态生活的基本保障体系,推动城市资源管理科学化、居民生活方式绿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