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9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已建成

常 理

    随着海洋渔业的迅猛发展,海洋资源正承受巨大压力。在我国,局部水域环境恶化、海产品品质下降、养殖病害严重的问题日趋严峻,传统的海水养殖、捕捞已难以为继。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发展海洋牧场,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海产品的需求,更是恢复渔业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实现海洋农牧化

    所谓海洋牧场,形象地说,就是海洋农牧化,使人类可以像经营牧场和管理牛羊一样经营海洋和管理水生生物,从而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修复兼顾,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海洋牧场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包括苗种繁育、初级生产力提升、生态修复、全过程管理等一系列步骤。其中,投放人工鱼礁是基本手段。

    在日照市万泽丰海洋牧场港口,一个个大型集装箱整齐地摆放在岸边,每个集装箱的四周都被开了不少“天窗”。

    “这些可不是普通的集装箱,它们都是改造好的人工礁体。”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礁体沉入深海,相当于给鱼类盖了一间牢固的房子,吸引鱼群在礁体内活动栖息。

    青岛市鲁海丰海洋牧场在2007年以前还是家普通的渔场,由于海洋生物资源严重匮乏,早已无鱼可捕。“当时渔民在海边卖海货,都是一些小鱼小虾。来垂钓的游客基本上也钓不到什么东西,生意特别惨淡。”青岛鲁海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显刚回忆说。

    而纵观山东全省,鲁海丰的遭遇并非个案,相反还十分普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山东启动了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开始大规模建设海洋牧场。

    伴随着政策的东风,鲁海丰开始将发展重点转向海洋牧场,陆续在石岭子礁海域投放了人工鱼礁30余万空立方米,沉船100余艘,建造200余公顷人工鱼礁区,自然放养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同时,建设智能型深水抗风浪网箱180余个,养殖鲈鱼、三文鱼、黑鲪等名贵鱼种。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封闭养护之后,2014年,鲁海丰海洋牧场正式对外开放,海域内的渔业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有经验的钓友一个小时能钓几十斤甚至上百斤鱼。”汪显刚说。

    在荣成市,经过几年人工鱼礁的建设,礁体和礁区海底已有大叶藻、海带、裙带菜等海藻大量繁殖,形成了新的生态系统,近岸礁体的藻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国已建设人工鱼礁6094万空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重要海湾、岛屿等近岸海域,有效地保护了这些海域的生物多样性。

    牛羊在牧场里放牧,人们可以一目了然。然而在海底,想做到这点就有些困难了。对此,山东省启动了海洋牧场观测网建设,通过在海下安装摄像头,对“牧场”内环境、鱼类的生存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在鲁海丰海洋牧场的监控室,通过水下镜头可以看到黑鲷、六线鱼等各类鱼群不时出现在礁体附近,有些鱼儿还不时“调皮”地“亲吻”一下摄像头。在一旁的监视器上,水温、叶绿素、溶解氧等参数一应俱全。

    “以前夏季发生低氧灾害,只知道是出问题了,但具体是如何造成的并不清楚。现在有了摄像头,能够随时对水下情况进行观测和评估,便于更好地了解灾害发生的过程、机制和生物反应,从而保护牧场的生物资源。”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李培良说。

    构建“蓝色粮仓”

    在海洋牧场的建设过程中,除了投放人工鱼礁,山东省还在浅海养殖技术和模式上大胆创新,在桑沟湾海域探索实施了“721”生态立体养殖模式,亩产经济效益增加2.5倍以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印庚说,“721”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就是7份藻类、2份贝类和1份鱼类,上层养海带等藻类,中间养贝类,底层养鱼类,形成立体、循环式养殖模式。藻类的净化功能、为鱼类提供饵料的功能十分突出。桑沟湾海域的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年固碳量在11万吨以上,这相当于在陆地上植树造林15万公顷。

    按照这个比例算下来,山东省1.95万公顷海洋牧场每年可通过藻类、贝类增殖等方式吸收大气和海洋中的碳约49.92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83.04万吨,造林20.8万公顷。

    同时,附着和聚集的生物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按照碳汇渔业的原理,通过海洋牧场“播种”“收获”式的“放牧”,可从海水中移除大量碳、氮、磷元素,有效降低赤潮等因海水富营养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发生率。

    海洋牧场建设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我国沿海很多地区,海洋牧场已成为当地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直接带动水产苗种培育、水产品精深加工、休闲渔业等多领域发展,实现了海洋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据调查,经济型人工鱼礁每亩海域平均年直接收入可达7600元,海参等海珍品稍作加工,亩均收入10240元,纯收入9310元。山东省创建的首批休闲海钓基地,每年可带动社会就业上万人,人工鱼礁与海上观光旅游、休闲海钓等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新兴休闲业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海洋牧场的推进,显然符合这一理念。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海洋牧场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19亿元、生态效益604亿元,年固碳量19.4万吨,削减氮16844吨、磷1684吨。另据统计,通过海洋牧场与海上观光旅游、休闲海钓等相结合,年可接纳游客超过1600万人次。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