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9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宁夏石头缝里种出十亿元产业的“大西瓜”

许晋豫 杨 泽

    每年7至9月,个大、味甜特征明显的宁夏“大西瓜”便陆续在北京、广州等国内各大城市上市。随着消费者认可度逐步提升,“大西瓜”也逐渐成为宁夏一张新的名片。

    宁夏“大西瓜”,其实是产自宁夏中卫市的硒砂瓜,20多斤一个的硒砂瓜也只能算“中等个”。为留住宝贵的水分,当地农民在土地上覆盖一层10至15厘米的砂石颗粒,在砂石下土层上种植西瓜,砂石中的硒、锌等微量元素还可转换到西瓜中来,硒砂瓜因此得名。

    进入9月,随着硒砂瓜收购接近尾声,热闹了近2个月的中卫市沙坡头区香山乡随之安静下来。红圈村村民俞学川种植的100亩硒砂瓜在8月底就已被抢购一空。再过几天,等他家的10多亩甜瓜收获完毕,今年的繁忙日子也将告一段落。

    “今年一开始硒砂瓜价格偏低,后来瓜价比较平稳,虽有波折但100多亩硒砂瓜共收入十五六万元,基本与去年持平。”俞学川说,今年天气干旱,能有这样的收成实属不易,又一个丰收年。

    俞学川所在的香山乡红圈村位于宁夏中南部干旱带,气候干旱、荒滩遍布。虽然当地农民早已探索出压砂技术,但硒砂瓜种植形成规模才是近年来的事。俞学川种植硒砂瓜已有20多年。他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当地村民就已开始种植硒砂瓜,但规模远不及如今,当时村民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靠天吃饭,大多生活贫苦。

    2004年以后,在政府系列补贴政策的推动下,硒砂瓜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品质上乘的硒砂瓜在全国渐渐打响了品牌。尤其是近两年,滴灌的推广使得硒砂瓜产量有所提高,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来自江西南昌的客商吴建国说:“今年是我收购硒砂瓜的第十个年头,近几年硒砂瓜在南方叫得响、卖得好,价格也比普通西瓜高出不少,我每年都要收购四五百吨瓜。”

    如今,硒砂瓜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金疙瘩”,造就了一批“开小车、住洋房”的富裕农民。俞学川的两个孩子已经进城工作,地里的农活主要由他和妻子承担,到了收获季节忙不过来时,他们还要雇用工人,俨然成了小老板。

    “我们村90%的人都从事硒砂瓜种植,其中不乏年收入七八十万元的种植大户。每年年初到9月的这半年,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地里忙碌,硒砂瓜销路不愁,收入可观,我们也在城里买了房,辛苦些也值得。”俞学川的妻子笑着说。

    红圈村只是宁夏硒砂瓜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卫市农牧局局长景兆珍表示,13年间,硒砂瓜种植面积已由最初的不足8万亩发展到86.06万亩,销售收入连续6年实现14亿元以上,比2004年增加近12亿元,瓜农人均来自硒砂瓜的收入达到5000多元,惠及全市干旱山区6.9万户28万群众。

    由于连续种植,近年来部分硒砂瓜的品质受到影响。据中卫市副市长刘学智介绍,为了提品质、保品牌,中卫采取了标准化生产、出台支持政策、推广二维码防伪溯源专用标识等系列措施,让消费者能吃到最可口的硒砂瓜。

    “我们这些山里人就靠硒砂瓜生活,当下推广的嫁接苗和生物有机肥推广使得瓜苗的成活率提高、品质不断提升,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把这个产业保护好,让它长长久久地延续下去。”俞学川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