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7月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敢立商海弄潮头
——湖北宜昌供销十八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玉平的追梦人生
□ 张云彩

黄玉平(右一)在茶叶基地指导田间管理。
公司成为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基地。
黄玉平(左二)检查基地茶叶的品质。

    人物档案 

    为了让山村里的父老乡亲早日脱贫走上致富路,让山里人不再守着金山受穷、端着金碗讨饭,他辞去了让人梦寐以求、无比羡慕的金融机构负责人职务;他放着年盈利百万元的小店不守,却负债建起了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他敢为人先,在家乡创建了电商公司,把乡亲们的土特产搬上了互联网,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但是,他仍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为了乡亲们更加美好的明天,他要在夷陵这片土地上再创辉煌。他,就是湖北宜昌供销十八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玉平。 

    深秋的早晨,碧空如洗,晨曦初露。在湖北宜昌夷陵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一幢7层办公楼前的旗杆下,伫立着一位形体消瘦却精神矍铄的中年汉子,时而审视镌刻在一排排标准化厂房门前的企业牌匾,时而俯下身躯用手轻轻抚摸着牌匾上的每一个字,就像慈祥的父亲抚摸着自己的孩子,深情而专注。而这些牌匾记录的正是他一路风雨兼程,创办农产品产、购、加、销企业的追梦轨迹和践行供销合作社宗旨的拳拳之心。他,就是湖北宜昌供销十八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宜昌十八湾农林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玉平。

    结缘供销

    1964年的冬天,黄玉平诞生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柴家湾村。下堡坪乡山大人稀,土地贫瘠,农民仅靠在石头缝里种一点苞谷和洋芋果勉强度日,是全市出了名的贫困乡。上世纪8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山区农民得到了温饱。之后,农民开始将生产积极性投向了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发展,下堡坪乡的茶叶、天麻、香菇、木耳生产开始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一方面带来了温饱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另一方面,因为交通不便和销路不畅,造成了农副产品的大量滞销。看到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黄玉平心急如焚。利用进城开会和休息时间,他多次带着样品出山去推销,但终因“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无人肯收购。几经碰壁后,黄玉平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十分震惊的决定:辞职,下海去卖农副产品!

    没有资金,他借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没有销路,他背着山货到城里挨个商店去推销。每天早上5点钟,他就扛着大包小袋搭乘去宜昌的班车,下午4点钟再搭乘最后一趟班车回家;晚上,他又带着手电筒,推着带有两个驮篮的自行车到农户家里去收购农产品。创业之初,他悲伤过、痛苦过、自责过,但从未后悔。拍拍身上的泥土,擦干泪水,推着他那辆过于老旧的自行车,又奔走在崇山峻岭之间。

    1995年9月,党中央提出经济体制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让黄玉平看到了千载难逢的巨大商机。他果断做出决定:“走出大山,直接到城里去卖山民们种出来的土特产品!”

    夷陵区供销合作社领导知道黄玉平的经历和志向后,当即将区社中药材公司在县城闹市区的一个临街门面交给了他,让他创办农产品直营店。像在沙漠中见到了绿洲,久旱遇上了甘露。从此,黄玉平在供销合作社的平台上开始了新的追梦征程。

    创立品牌

    靠着诚信经营,靠着来自大山的绿色食品,农产品直营店做得风生水起,火爆异常。渐渐的,城里人不仅接受了这些来自大山的土特产,还有不少市民慕名到店里来购买山货。逢年过节,店里更是人满为患。看到此情此景,黄玉平喜在眉梢却愁在心头。喜的是昔日上门推销无人问津的山货,如今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香饽饽;愁的是光靠10余平方米的小门店,小打小闹卖不出多少山货,何时才能让乡亲们脱贫致富呢?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思索,黄玉平再次做出了又一个惊人之举:他要拿出在城区开店8年的全部积蓄回乡办公司,而他的这一想法再次得到了宜昌市社的大力支持。

    2003年6月,投资926万元的宜昌十八湾土特产品有限公司在下堡坪乡正式挂牌。开业典礼上,宜昌市社领导的谆谆嘱托、乡亲们的殷殷期盼、客商们真诚合作的浓浓情意,让黄玉平倍感责任重大。他深知,公司的经营理念、方式、格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再用个体经营的思路来管理公司。于是,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公司设计一个能够代表公司发展理念和宗旨的商标。

    这个商标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他苦思冥想多日却仍没有满意的答案。一天清晨,太阳刚露出地平线,彻夜未眠的黄玉平信步走在山间的田埂上。只见一位年过5旬的中年汉子牵着一头大黄牛,肩扛着一张步犁,正朝一块油菜地走去。在朝阳的映衬下,一幅“农夫犁耕希望图”呈现在眼前。“农夫乡情”,那个瞬间,这4个字出现在了黄玉平的脑海中,商标的图样也十分清晰地浮现出来。商标由文字、图形、拼音3部分组成,图形中“犁头”代表农业,即“农夫乡情”的内涵;中间的黄色,代表耕耘大地,收获希望;外圆为绿色,代表产品的品质;圆内拼音是“农夫乡情”。从此,“农夫乡情”便成为下堡坪乡茶叶、天麻、香菇、木耳等农产品的代名词,也成了城里人餐桌上叫得响的绿色品牌。

    帮助农民销售更多的农产品,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单靠等客上门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均无法适应社会化的大生产格局。黄玉平下决心要走出去,走出乡门、县门,走出大山,更走出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从此,黄玉平带着注册“农夫乡情”商标的土特产品四处推销,凡是有农博会、林博会、农产品展销会、农产品推介会和评比会的地方就能看到“农夫乡情”的身影。

    无数次的主动出击,消费者如潮的点赞与好评,使“农夫乡情”这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绿色食品品牌荣获了“第二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等众多荣誉。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随着“农夫乡情”品牌在业界的名气越来越大,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的“农夫乡情”分店也越来越多。到2012年,宜昌十八湾土特产品有限公司已经先后在上海、北京、无锡、常州、武汉、宜昌等地开设“农夫乡情”分支店、旗舰店、加盟店达20余家,当年的农产品销售额达到了1亿元以上。

    2009年3月12日,在夷陵区供销合作社的帮助和运作下,黄玉平联合乡亲们成立了宜昌十八湾农林产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下设农产品收购中心、营销中心、配送中心,并以股权制的形式建起了两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建起了无公害标准化茶园,面积达1.2万亩。现在,宜昌十八湾农林产品专业合作社已成为集农林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集群。

    短短5年时间内,宜昌十八湾农林产品专业合作社一路高歌猛进,先后斩获了“中国50佳合作社”“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众多荣誉。

    发力电商

    未雨绸缪谋转型,顺势而为抢先机。近几年,“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全方位渗透。经过长期的实体店销售实践,黄玉平发现,要把本地质优价廉的农产品推销出去,单靠坐店经营、等客上门的传统经营方式根本无法有效地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于是,他决定试水电子商务。他的想法与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不谋而合,宜昌市和夷陵区的供销合作社领导不仅大力支持,还表示要成为电商公司的股东。于是,宜昌供销十八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便于2015年3月应运而生。

    2015年5月,宜昌供销十八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上线运行,先后入驻楚合商城、建行善融平台、湖北供销裕农网,并成功开设了天猫、京东旗舰店。公司还与湖北银丰集团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实行全网销售。2015年11月,公司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电商平台——“供销e家”成功对接。“双十一”期间,公司又在苏宁易购综合购物商城上线,并在苏宁武汉实体店展示了主打产品,在江城掀起了“农夫乡情”生态餐桌风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市、区供销合作社和黄玉平的努力下,宜昌供销十八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业界的高度关注。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用宋人王令《送春》的诗句来形容黄玉平此刻的心情依然无法尽显其意。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家乡父老的微笑,黄玉平在人生的追梦途中,在夷陵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将再创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