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6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宝地生金助脱贫
——江西于都洋鑫果业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纪实
□ 肖小金 杨晓东

    “今年的果已全部预订了!”江西于都洋鑫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易荣春正对前来的客户说。

    易荣春,这位80后的年轻人,1998年高中毕业后,在自己的家乡于都县新陂乡塘坑村种植了102亩脐橙,由于不懂技术,开始种植碰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为学习专业知识,2004年易荣春参加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函授学习,并获得了大专文凭,他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全身心地投入到果业当中,并不断取得瞩目成绩。

    随着当地掀起果业热潮,易荣春用自己赚来的第一桶金到相邻的罗江乡洋坑村、上溪村搞果业投资。2009年冬,易荣春开始筹办万亩果业基地,带领员工修路、平整土地、建厂房、打穴种植果树,吃在山上、住在山上,经过了4年的艰难打拼,成功开发了2000亩果园。2010年10月,易荣春牵头成立了于都洋鑫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300万元,其中县供销合作社出资93万元,占31%的股份。合作社成立之初,为提高农民对成立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于都县供销合作社印制200多份合作经济组织宣传材料,带领易荣春等10多名骨干社员深入农民家中宣传《农民专业合作法》等政策法规和加入合作社的好处及发展前景等,带动了120户农民自愿申请加入了合作社。

    为了使合作社管理规范有序,于都县社帮助专业合作社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了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组成人员,制定并完善了理事会和监事会议事规则、财务管理、社员盈余分配、档案管理、信息服务、社员培训等工作管理制度和工作准则,使合作社运行有章可循、有规约束。于都洋鑫果业专业合作社自注册成立以来,通过前期积累和后期发展,果业种植面积从1000亩扩大到近1万亩,固定资产达877万元,办公房1200平方米,果品分选线1026平方米,注册的“农山哥”商标被列为培育名牌商标对象。

    合作社目前正精心打造集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园林式生态果园,按照“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养殖”的生态种植模式发展生态果园。合作社实行“山、水、田、林、园、路”综合配套,保持了水土涵养水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同时统一规划果园基地主干道,配套水、电设施等,整地时成反坡状,外高内低,防止水土流失,梯带内侧留竹节沟,山脚修建山塘水库蓄水灌溉沉沙养鱼,充分实现了生态种养殖。

    为了更好地服务果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合作社采取多项措施助农增收。一是统一组织培训,提高社员素质,合作社不定期聘请专家为社员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和讲座,让社员真正掌握生产技术和提升管理水平。二是统一采购生产资料,为社员和农户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从源头上保障了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确保果农丰产丰收。三是统一产品购销,推动产需对接。合作社一方面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为社员提供脐橙打蜡、分级、包装服务,又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脐橙,直接让利于社员;另一方面,通过吸纳社会上具有丰富销售经验的营销人员和流通大户,相继在北京、上海、浙江、南京、广东等发达城市建立销售网络,抢占市场。合作社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经营理念,广交朋友,广结客户,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不断开拓省内外市场,通过申请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帮助合作社的果品走出于都,销往全国。

    如今,于都洋鑫果业专业合作社每年产值达26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600多户,助农增收500多万元,解决216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其中贫困户56户,惠及2个村6个小组共3100多名村民,使贫困户50户得到脱贫。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