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5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依托优势发展五峰茶业
——访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副县长李章庆(上)
□ 本报记者 赵光辉

五峰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李章庆(左一)陪同陈宗懋院士(右二)在青岗岭茶叶公园调研。

    4月末,《茶周刊》作为中农促茶委会和CCTV-7《乡土》栏目共同推出的《行走魅力茶乡》节目的媒体合作单位,派记者跟踪报道节目摄制。期间,记者围绕五峰茶产业的发展,对主管茶业的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章庆进行了专访。

    五峰茶产业综合产值

    达20亿元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湖北西南部,是典型的山区,属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李章庆介绍说:多年来,五峰始终把茶产业作为第一大特色支柱产业来抓,着力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打造大品牌、弘扬土家特色茶文化,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实施茶叶生产标准化,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力推动了全县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他说,目前全县共有4.2万农户、13.5万人从事茶叶产业,现有茶园20.5万亩,2016年茶叶产量达到1.94万吨,茶农鲜叶收入达4亿元以上,实现茶叶农业产值8.34亿元,茶业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

    生态优势得天独厚

    五峰茶产业发展具备5个方面的优势。李章庆说首先是生态优势。五峰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81%,茶园被森林包围,茶在林中、林在茶中。五峰境内成土母质多为泥质页岩,土壤结构良好。五峰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立体气候明显,独特的土壤条件和自然环境非常适宜优质茶叶生长。

    品质优势承上启下

    五峰茶最突出的特点是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李章庆介绍,这一方面得益于五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得益于优良的茶树品种 ,尤其是历史上留存下来的优良群体种茶园所占比重大。

    他说,目前,五峰已从本地群体种茶园中选育出鄂茶7号、五峰212和五峰310等3个省级无性系茶树良种,五峰原生茶叶品种氨基酸含量达到7%,茶多酚含量高达34%,水浸出物最高达47.5%。

    龙头企业你追我赶

    李章庆介绍,五峰县有207个茶叶加工厂(作坊)分布于各产茶乡镇,茶叶加工体系逐步健全完善。目前五峰县湖北采花茶业已发展成为省级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对当地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五峰武陵山茶业、汲明茶业、五峰银毫茶业、泗洋茶业、千丈白毫茶业、忠顺茶业、虎狮茶业等茶企业你追我赶,发展后劲十足。

    品牌优势立体构筑

    五峰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和“全国十大魅力茶乡”。李章庆介绍,“采花毛尖”先后获得了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五峰绿茶”、“五峰宜红茶”分别登记注册为地理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2016年,“五峰绿茶” 继“采花毛尖”之后成为五峰第二个茶叶驰名商标。

    历史文化大放异彩

    李章庆说,五峰是中国古老的茶叶产区,也是宜红茶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据历史记载,鼎盛时五峰渔洋关茶庄、茶号达到22家。获得“小汉口”之称。特别是由茶商捐资修建的古茶道自鄂西恩施、湖南石门、长阳都镇湾汇集到五峰渔洋关,现有遗存300多公里,沿途茶栈、茶亭、古桥、石碑齐全,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