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庐陵农商银行推出了“三个加大”“两个提高”“一个互动”的“321”金融服务模式,确保在江西省率先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目标。截至2016年11月末,该行已累计发放扶贫贷款752笔、金额达5191.4万元;现有余额577笔、金额达3851.9万元,较年初净增3262.4万元,增幅553.42%。
“三个加大”创扶贫新高度。首先,加大“投放”力度。该行充分发挥农商银行点多、面广、信息准的优势,单列扶贫贷款投放计划,细分到辖内各网点,按季考核,激励一线客户经理主动营销。其次,加大“精准”力度。该行按照贫困人口劳动能力和意愿、创业意愿、融资需求等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划分为“创业需求型贫困户”“就业需求型贫困户”“受益型贫困户”及其他贫困户4类。对“创业需求型贫困户”,给予不超过10万元、3年期以内扶贫小额贷款,支持其发展产业;对“就业需求型贫困户”,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带动其脱贫;对“受益型贫困户”,采取“合作社+贫困户”“优质客户+贫困户”等模式支持贫困户入股优质客户以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以“产业结对扶贫”或光伏扶贫贷款方式对接。最后, 加大“创新”力度。2014年,该行投放“产业到户扶贫”担保贷款,成为全省第一家以扶贫到户产业发展基金提供担保贷款试点单位;2015年,该行选择10个贫困村的合作社社员发放产业扶贫贷款。按照每个试点村产业合作经济组织20万元的标准存入扶贫办保证金账户,按照1:8的比例发放“产业扶贫”担保贷款;2016年,该行在原有扶贫到户担保贷款、扶贫和移民产业贷款的基础上,整合成了“扶贫产业信贷通贷款”。为降低扶贫贷款风险,该行又创新了“产业结对扶贫贷”“光伏扶贫贷”等信贷品种。
结合吉安县实际情况,该行推出“产业结对扶贫贷”贷款,实行“政府+银行+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发放的用于投资优质客户产业获得固定收益来实现持续增收的贴息担保贷款,让先富带动后富,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目标。
“两个提高”创扶贫好口碑。一是提高“服务水平”。为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服务水平,该行在信贷流程上实行“对外简化,对内优化”的制度。一方面,简化贷款资料,只要求借款人提供身份证、结婚证或户口本、个人征信授权书,免除客户提供资产证明、收入证明等资料;另一方面,简化贷款程序,放宽对借款人及保证人的评级授信,免除借款人配偶签订共同还款承诺书。二是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实施3项举措提高办贷效率,即“一次性告知”,借款人需提供的资料及重要事项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理”,自收到借款人的贷款申请后,客户经理在2日内做好贷款调查工作;“当天审批放贷”,相关部门在《吉安县扶贫贴息担保贷款申请审批表》审核盖章后,各支行立即通过信贷系统上报“三农”事业部评审,“三农”事业部当天审批放贷。
“一个互动”建立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使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到位,该行加强与县政府、扶贫办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每季召开分析会,通报工作进度、反馈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此外, 精准扶贫贷款也得到了优化和提升。一是贴息政策放宽。由原来按基准利率标准对贫困户担保贷款进行50%的利息补贴,变为从2016年1月1日起,所有贫困户贷款享受全额贴息。二是贷款流程更简化。由原来申请贷款的贫困户须自己到乡镇扶贫工作站及县扶贫到户贷款担保中心审核盖章,改为由农商银行客户经理集中统一到乡镇扶贫工作站及县扶贫到户贷款担保中心审核盖章。三是惠农政策更稳定。在2020年前贫困户贷款期限内,个人已实现脱贫但未还清农商银行贷款,其贷款仍享受贴息政策,县扶贫到户贷款担保中心仍承担贷款担保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