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邑农村商业银行坚持“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不断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加快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充分发挥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金融力量。
坚持“四个面向”市场定位
区分城乡两个市场,为客户“量体裁衣,定向服务”。在农村,该行以支农营销网络建设为基础,扎实推进信用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精简信用评定工作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拓宽信用评定覆盖面,将服务区域内的654个村庄、14万农户全部纳入信用评定体系。截至10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86.3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73.97亿元。在城区,该行把握农民向社区居民转型的新需求,拓展消费类贷款等适销对路的产品,重点推广简易贷、“白领通”、薪金宝、住房按揭贷款等产品,有效贴合客户信贷需求,并通过引入担保公司现场办公,为客户节约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初步实现城区信贷业务“集约化管理、一站式服务”。
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中小企业、商户联盟,有效破解融资难。对中小企业和各类商户,按照全市经济“转调创”的发展要求,该行采取“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压缩转化六大领域和“两高一剩”贷款,腾出规模用于科技创新企业和绿色经济,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为有效破解中小企业、商户“融资难”瓶颈,自2009年开始,该行在全市组建以“信用”为纽带的中小企业、商户联盟,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进一步推动诚信环境建设。截至10月末,该行共支持个体工商户2194户,支持企业411家。
顺应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创新贷款品种,满足新的融资需求。该行陆续推出白领通、简易贷、薪金宝、产权贷、亲情贷等贷款产品,满足日益多元化的信贷需求;2013年,在全省率先开办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016年,推出“准地贷”企业专项贷款业务,加强与金融办、国土资源局、担保机构对接力度,向先期已履行完土地招、拍、挂手续,但未办理土地使用权的企业,发放“过渡性”办证信贷资金,有效缓解部分企业资金紧张问题。
加快信贷服务模式创新和流程改造,信贷服务更加高效便利。该行实行“客户分级管理”,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提高办贷效率,增加社会美誉度;推行“无缝隙”服务,在贷款到期日前即介入办理手续,进一步缩短客户归还贷款后与新办理贷款之间的时间差,为客户节省资金的时间成本;推出“续贷通”服务模式,在企业提出续贷申请后,认真审核资质和材料,为其办理无需还本的“续贷通”服务,积极扶持企业健康发展,目前,已发放“续贷通”2笔3000万元;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减费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要求,坚持“不抽贷、不压贷”,积极给予客户稳定的信贷资金支持;推行阳光信贷,公示贷款办理相关事项,并实行限时承诺责任制,对各类业务明确规定办理流程和办结时限,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有效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深入开展金融精准扶贫
做好扶贫对象的调查、识别工作,匹配合适的信贷产品,确保精准扶贫有效到位。该行积极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对接,了解当地贫困人群具体情况,梳理信贷业务,界定归类扶贫贷款。目前,该行将以下4种贷款归类为扶贫贷款:昌邑市目前建档立卡贫困人群贷款;贷款额度3万元以下、贷款主要用于生产经营的个人贷款;生产经营有利于带动人员就业的企业贷款;小额贴息贷款和鲁青基准贷。该行还制定了年度扶贫开发任务规划,按照“单独安排资金、单独考核责任”的原则,根据当地经济情况,2016全年安排扶贫专项信贷资金2亿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立足扶贫对象的金融服务需求,采取多项措施,做好金融扶贫。该行围绕扶贫企业和贫困户的特点和融资需求,加快推广信保扶贫贷、双保惠农贷等信贷品种,对贫困户贷款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发放;加快对农村地区自助服务终端、“农金通”、POS等电子机具布设,拓宽电子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提升农村地区基本金融服务水平;做好小额贴息贷款的办理、发放、利息补贴工作,对申请的贷款优先批复发放,对已偿还的贷款按月统计报到财政局,发放全额贷款利息,支持各类创业人群,带动其他人员就业;与昌邑市团市委合作开展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鲁青基准贷”项目,由团省委对优秀“鲁青基准贷”项目进行贴息扶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
着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提高窗口服务水平。该行将“七不准”“四公开”“四禁止”等传达到每一位员工,并制成宣传牌悬挂在在各网点营业厅醒目位置;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面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广大客户监督,督促临柜人员自觉提高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完善客户投诉处置机制,高效办理投诉事项。该行制定了《昌邑农商行客户投诉处理办法》,设立消费者维权投诉电话,切实增强全体员工的服务意识,督促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客户投诉处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指定部门、确定专人,受理和妥善解决客户投诉,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