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11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城乡物流推动内贸流通转型升级
——从内贸流通“十三五”规划看城乡物流的重要作用

 

    日前,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委联合印发《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这为未来五年内贸流通发展勾勒出清晰的脉络。物流是流通的核心环节,城乡物流是内贸流通的重要内容。业内人士说,这部《规划》与物流行业界乃至每个物流企业都息息相关。

流通升级战略:“三大行动”是亮点

    当下,我国内贸流通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迎来了突破性发展的契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也给内贸流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因此,《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网上零售额达到9.6万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规划》提出,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8万亿元,这意味着网上零售占比将达到20%;也规定了电子商务到2020年仍将保持至少20%的高速增长态势,同时,意味着物流快递行业仍将在电商的推动下,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规划》特别要求流通企业“整合供应链水平明显提升”。这切中了流通企业市场竞争力偏弱的要害。这就需要创新流通模式,抓手则是供应链的发展;“整合”则强调集约社会资源,谋求最大集成效益。

    与此同时,全球贸易复杂前景并不明朗,国内流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资源环境制约加剧、高品质商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规划》提出“流通升级战略”,并确定为“三大行动”,显然是有的放矢。

    一是消费促进行动。顺应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改善消费环境,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着力扩大居民消费。保障基本消费,满足中高端消费,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支持信息、绿色、时尚、品质等新兴消费,稳步促进住房、汽车和健康养老等大宗消费。积极引导海外消费回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

    该行动主要是从“以流通带动消费”角度来实施,通过流通领域设施、服务、技术等升级,引导境外消费回流;通过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

    二是流通现代化行动。推动“互联网+流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加快流通信息化进程。加强流通标准化建设,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完善流通标准管理。促进流通集约化发展,提高组织化水平,强化绿色发展,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使内贸流通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该项行动是从“流通业自身发展”角度来实施,通过提高流通的信息化、标准化和集约化,促进流通转型升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城乡物流显然既面临挑战,更迎来发展机遇,就是与时俱进地抓住“内贸流通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程中的商机。

    三是智慧供应链行动。发挥流通先导作用,推动流通与工业、农业和其它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通过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构建客户导向、企业协同、资源共享、创新驱动的供应链体系,提升智能生产、产品创新和全球营销能力,实现生产与需求高效匹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该行动是从“流通引导生产”角度来实施,要求强化流通与多产业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融合,进而实现生产与需求高效匹配。《规划》中提及的“其它服务业”,城乡物流自然也包括在内。这要求物流企业不仅在设施设备上更加“智慧”,还需要提供及时响应等服务能力。

九大任务:城乡物流“不离左右”

    在《规划》确定的内贸流通的九大任务中,几乎每一项任务都与物流业,特别是城乡物流息息相关。

    在第一项任务中,根据“实体商业创新转型工程”要求,“以流通现代化为方向,以信息技术和智慧物流为依托,加快商品交易市场信息化应用、定制化服务和平台化发展,提升商品交易市场供应链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其布局优化、资源集聚和创新发展,拓展物流配送、产品追溯、电子商务、研发设计、展览展示等功能,形成一批转型升级绩效较好的百亿级专业市场和千亿级综合市场,建设一批平台化示范市场。”

    在第二项“提升流通供给水平”任务中,至少以下几个方面与物流企业关系较为密切:一是“引导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创新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中高端产品供给”;二是“增强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供给能力”;三是“支持国家重要商品储备库、公共仓储配送设施、农村邮政物流设施等流通基本建设。推进城市分拨中心、共同配送中心、末端共同配送点等设施标准化建设,构建畅通高效的城市物流网络。完善微利经营的流通设施建设保障制度,推进社区标准化菜市场、社区菜店、家政服务点、再生资源回收点等社区商业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在第三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任务中,以下几个方面与物流相关,且属国家鼓励发展的领域:“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继续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社区,整合线上线下社区服务资源,加强电子商务企业与社区商业网点融合互动,开展物流分拨、快递收取、电子缴费等服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研究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的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责任机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衔接,推广‘互联网+回收’的新模式。”

    第四项“提高流通信息化水平”任务提出,“鼓励流通企业应用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自动化配送等现代管理技术,提高采购、仓储、运输、订单等环节管理水平”;“鼓励流通企业应用射频识别、传感器、卫星导航、智能投递等现代技术,建立智慧化仓储管理系统,发展自动化物流仓储中心;推动物流园区、仓储中心、配送中心建立智慧化物流分拨调配系统,加强人员、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信息的有效匹配,促进智慧物流发展。”

    在第五项“加强流通标准化建设”任务中,这句话值得物流企业关注:“加强标准宣贯,结合流通基础设施、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流通大数据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流通标准化示范,鼓励和支持更多地区和企业开展标准化应用项目。”

    在第六项“促进流通集约化发展”任务中,重点提及了通过平台化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鼓励综合型和专业型产品交易平台、生活性服务平台、现代物流服务平台、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等发展,促进资源集成和优化配置,实现供需有效匹配,促进产业融合和市场功能创新,推动共享经济快速规范发展。”

    在第七项“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任务中,《规划》强调重点在中西部、在农村。国家必将加大这一地区的流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的投入,完善城市流通网络体系、农村流通体系,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规划》明确提出,“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下乡,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网络,提高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完善农资流通网络,鼓励农资配送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对接,推进农资配送中心建设,开展农资配送直供服务”。

    在第八项“加强对外开放合作”任务中,《规划》提出,“积极推动汽车平行进口,鼓励流通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等手段开拓国际市场,稳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这也是物流企业的机遇所在。

    在最后一项,即第九项“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任务中,《规划》提出:完善流通领域法律体系,提高综合监管执法水平,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升行政服务便利化水平。城乡物流的“法制化营商环境”自然是其应有之义。

    总之,无论是“流通升级战略”的“三大行动”,还是九大“主要任务”的核心内容,《规划》内容都离不开城乡物流。这是因为城乡物流是内贸流通的核心内容,现代物流科学是现代流通理论的精髓所。因此,把大力发展城乡物流作为促进内贸流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有力抓手,用物流科学指导和助推商贸流通转型升级,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不可偏废的重要内容。 

    (武柳杰 汪尚莱)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