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双十一”又来了 农产品电商怎么办?

□ 魏延安

本期观察员 魏延安: 共青团陕西省委农村青年工作部部长,“三农”学者,农村电商专家,著有《农村电商——互联网+三农案例与模式》等。

    在距离今年“双十一”还有一段时间之时,相关的话题已经开始预热,特别是各大电商巨头,动作频频。10月20日,京东CEO刘强东与沃尔玛CEO董明伦联合对外宣布,双方的战略合作进入新阶段,并将组团参战“双十一”。同日,阿里巴巴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与阿里巴巴CEO张勇共同宣布2016年天猫“双十一”活动正式启动。这一次,阿里巴巴打起了其他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主意。

    每到“双十一”,就有一个躲不开的话题,农产品电商怎么办?这一年多来,农村电商突飞猛进,但农产品上行依然饱受垢病,那么今年的“双十一”农产品电商会不会爆发?

    从近几年看,在“双十一”活动当日,与农民经济增长挂钩的农产品,却呈现出“普通农副无人买,活动区内无品牌,费心费力搞网销,成交量就上不来”的现象。仔细观察,“双十一”活动期间,消费者抢购的东西有以下共同特征:一是等得起,一时半会不用也行,可以等待降价;二是放得住,买后可以用很长时间;三是差值大,市场价格、网上价格与活动期间的价格相差较多,值得抢购。所以,在“双十一”活动期间,消费者抢购的对象基本上以衣帽类、耐用商品为主。而农产品的每日消费、不耐储存、单次选购差价小等特点,基本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因此,一些从事较长时间的农产品电商在“双十一”活动中不冲动,也不抱过高的幻想。其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产品特性所致。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价值低,难保存。第二,消费特性所致。农产品特别是生鲜,是典型的快消品,重复购买率高,没必要囤积,除非有应急情况。第三,营销重点所致。目前的网购以跨省销售为主,这样的销售策略不适合生鲜电商,生鲜电商的出路在本地化、社区化、O2O。

    当然,在“双十一”活动中,农副产品也不是没有亮点,比如卖坚果的三只松鼠在去年“双十一”活动中,一天销售额就有2.5亿元,再创新高。而三只松鼠的产品属于大食品概念,与农民的原产品在网上大促有一定区别。

    今年“双十一”农产品电商怎么样?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情况肯定要好于去年。这一年来,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有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在模式、品类,还是物流,都有改进,而且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都把涉农电商作为重点,肯定要用心推动,比如聚划算启动了农产品“倚天”计划。今年“双十一”预计有几个特点:

    一、干货类农产品会继续大卖。茶叶、红枣等干货产品,不受保鲜冷藏制约,市场竞争充分,“双十一”无疑是一个大促的好机会。对一些中小店铺,只要选品好,优惠大,也是借机上位的好时机。

    二、品牌生鲜产品会有突破。基于物流的不断进步、类目的更加丰富,还有供应链的日益成熟,一些高大上的生鲜产品具备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条件,大降价也并非不可能。

    三、销售方式会有创新。大幅度打折卖农产品不是一个好选择,一般店铺大多数情况下的优惠大酬宾,迎来回头客的几率较低,更重要的是容易导致“爆仓”。但如果与预售的方式结合起来就会好一些。至于正在风头上的直播,农产品电商搞一搞也不是不可能。

    笔者认为,今年的“双十一”,农产品电商要适可而止。首先,顺势而为,应季而作。生鲜电商的“双十一”策略应该定位于品牌推广,而不是单纯的销量,借助参加活动努力提升客户的认知度。同时,农产品的季节性强,在“双十一”上市的最好不过,或者稍晚上市,开展预售也可以。比如,螃蟹、橙子、苹果、特色肉食禽蛋等产品。

    其次,品质当先,慎重价格。农产品相对于工业品而言,附加值偏低,而生鲜产品还存在一个损耗高的特点,打价格战不是好办法,重点在品质、品味,可以适当优惠,突出用户体验,提高客户黏度。

    再次,完善服务,物流过硬。农产品包括生鲜在内,是非标的,这是农产品的自然特性。但非标不等于没有标准,需要外观相对一致,内在品质保持稳定。而客服更不可忽视,回复不及时、退换货办不好,都可能引起投诉。物流尤其要注意,加之“双十一”期间物流本来就不堪重负,一定要进行完备的包装,选定可靠的物流,及时处理客户反馈,避免负面评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