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玉米托市收购改革的第一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这标志着实施了长达8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退出历史舞台,又被外界视为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瓶颈的一次关键探索,玉米收储的改革经验,将为稻谷、小麦的收储变革探路。中农办原主任陈锡文今年年初曾表示:“针对玉米的改革必须要先行,因为面临的矛盾非常尖锐,再往后,小麦和稻米的改革也必须跟进,拖的时间不能太长。”
新政之下,新季之时,在凝聚国家调控效力、产业各方期许之后,玉米市场走出了一条产业供给侧改革之路。
调控成效初显
继棉花新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后,玉米的价格改革似乎走得更平稳,国家调控机制更成熟,这从玉米价格由前期的节节下跌到近期的陆续上涨中可见一斑。
10月9日,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9月下旬,国内玉米价格每吨为1678元,而9月上旬,玉米价格每吨为1825元。月内跌势明显。根据卓创资讯的最新数据,截至9月底,国内玉米均价每吨为1673.75元,一周累计下跌92.75元/吨,同比跌幅为16%,—国内的玉米价格已跌至近10年的最低点。
随后,华北玉米产区率先掀起涨价潮,山东、河南等地新季玉米价格短短一个月均涨至8—9毛/斤。近期,东北玉米终于从华北手中接过涨价接力棒,东北三省部分企业玉米收购价每吨已经上调10—40元。
顶着新玉米集中上市、国储库2亿多吨库存这两座大山,玉米价格走势能扭转乾坤,实属不易。业界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深加工企业补贴200元/吨。之前市场传出的东北深加工企业补贴传闻终于落地。吉林省率先发出通告:针对年产10万吨以上的企业,11月至明年4月期间按月拨付200元/吨的玉米深加工补贴。消息一出,玉米深加工企业购粮积极性再度提高,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吉林省内多数深加工企业周末上调玉米每吨收购价10—40元。
央企出手收粮。在东北玉米价格跌入历年最低谷之时,中储粮确定参与秋粮收购,主要是为了拓宽东北玉米销售渠道,以期对 “卖粮难”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且不说央企参与秋粮收购是否能够带动东北玉米价格上涨,单从暂停政策性投放、中储粮等企业入市收购来看,至少能够确保东北玉米价格不再跌破农户心理价位。
表面看,玉米价格下行受制于新政执行,但实质是8年收储之下年年增长的产量带来的产业供大于求。
收储助增产量
玉米执行临储收购政策后,因为效益明显且稳定,种植面积逐步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第9次连增,玉米产量首次超过稻谷,跃居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
据统计,2008年—2015年,国内玉米产量由1.66亿吨增长至2.25亿吨,增长了35.5%,播种面积由4.48亿亩增长至5.72亿亩,增长了27.6%。
此外, 2012年以来,随着玉米临储价格的提高,临储收购量与年俱增,从2012/2013年度的3083万吨,涨至2013/2014年度的6919万吨,2014/2015年度更增至8329万吨。
截至今年4月底,2015/2016年玉米临储结束,尽管国家已经将每斤的收购价格调低了0.12元至1元,但玉米的临储收购量仍旧创纪录地突破了1.2亿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玉米总产量为2.24亿吨,较上年增加893.4万吨,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东北地区玉米库存就要占到近90%。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预测部处长李喜贵预计,今年玉米产量为2.19亿吨,玉米供过于求比较严重,玉米结余量3500—4000万吨,预计供应过剩至少有3700万吨。自2008年国家在东北、内蒙古地区实施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后,玉米库存逐年上升,目前已高达2.6亿吨左右,远超国内玉米一年的消费量。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每吨玉米每年库存成本高达250元左右,按此计算,目前2.6亿吨玉米每年需要付出的库存成本费就高达650亿元。
国内外都是增产态势,加上较高库存量,不仅给国内玉米市场带来巨大下行压力;如何消化越来越多的玉米库存,也成为中国粮食主管部门现在最头疼的一件事。
去库存任重道远
从2016年起,一系列玉米去库存的政策调整开始了。
按照农业部的目标,到2020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将调减5000万亩以上,今年计划调减1000万亩以上。玉米的去库存工作并不容易,既不能进口太多玉米,也不能出口太多玉米,而由于玉米的存放时间比棉花短,腐坏前以较低价格卖出的压力也更大。
在庞大的库存压力下,从5月27日起,国家粮食局启动了今年的玉米拍卖。从目前来看,拍卖总成交率并不理想。以9月30日为例,当天,辽宁省计划拍卖2013年的临储玉米39.9万吨,但实际只成交了4吨,成交价为1650元/吨。
今年9月,中储粮开始向市场投放2014年产的临储玉米,但随着2016年秋季收割的新玉米流入市场,用粮企业对玉米拍卖的关注度下降,拍卖成交量逐渐下滑。9月29日,中储粮计划拍卖2014年临储玉米109万吨,实际成交22397吨,成交率仅为2.05%。
为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国家相关部门在9月19日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今年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玉米要收,拍卖要停,库存要建,农民要保。通知规定,在新粮上市期间将暂停相应地区库存玉米的销售,待2017年5月玉米收购结束后,再安排库存玉米的销售。
从当前微涨的玉米价格看,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已经显现。但是,玉米去库存不是一朝一夕,玉米价格改革探路也任重道远。这都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做好舆情分析与市场监管,在稳步推行的调结构中保护种植者收益、维护种植者利益、保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