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0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县域电商发展的“不以为然” (下)

□ 莫问剑

    不以为然4——以为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就做旺了本地的电商氛围。

    商务部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中要求,要支持建立县级公共服务平台。所以,各地无不把这一要求作为重中之重,优先创建县级公共服务平台。但是,很多地方平台建设更多看重了硬件,而没有意识到“软件”才最重要。在笔者走访的很多地方公共服务平台,情况都很相似:没有人气,没有特色,就连氛围更多是停留在墙上的各类口号、标语上。如何将当地的年轻人真正聚集在一起,并满足他们的创新创业需求,需要政府决策者深思。

    不以为然5——以为装修了一个展示大厅,就打造出了本地的O2O。

    大多数县域做电商,很重视展示大厅,有数字化大屏,有图文并茂的电商业绩介绍,还会有“O2O展示”,摆满了本地的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但事实上,这些只是当地产品的一个样品展示而已,品牌及包装设计没有互联网属性,没有体验,更缺少互动。笔者在多个地方当场扫码,结果发现连交易功能都不具备,原因是“应付上级领导参观的”。如果我们建成的展示厅,连一个本地人都不参与、不来消费,这还是O2O吗?其实,大多数地方的农产品,七八成都是就地或者附近区域销售的,不见得都要卖到全国。从这个角度说,本地的O2O一样很重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常常被县域电商发展所忽视。

    不以为然6——以为引进了一个服务商,就解决了电商发展所需的人才问题。

    几乎所有的县域干部,在电商启动阶段,都花了很大力气,在全国范围物色当地所需的服务商,以解决本地电商人才缺乏的难题。但事实上,合作一年半载之后,外来的服务商与当地的合作往往会有“矛盾”,双方之间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和谐。大多数服务商都是“空降兵”,不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最终能够生存下来,在落地执行时会“水土不服”,注定会有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所以,笔者一直在呼吁,引进“空降兵”,莫忘培训“子弟兵”,要将服务商的引进与本地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电子商务着实算不上是高精尖的活儿,本地人在设计、运营、推广、物流、培训等方面,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只是他们的水平不够,需要提升,这也是需要政府着力的“生态建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