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档案是商业银行在管理和经办各类贷款活动中形成的,是银行贷款管理工作的原始凭证和参考依据,具有查考利用价值和史料价值。管理好信贷档案,对于依法管理信贷档案、保障资金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效益都具有深远影响。
信贷档案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从信贷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鉴定保管到开发利用,贯穿了信贷档案形成发展的全过程,是农商银行信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和还原信贷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如果信贷档案保存不全、管理不科学规范,势必影响银行信贷管理工作的执行、信贷风险的防范。
信贷档案管理的意义
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信贷活动生成的完整的信贷档案不仅记录了商业银行信贷工作的历史,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借款企业经营发展的情况。通过信贷档案提供的可靠信息,以及全面完整的贷款业务全过程的跟踪监督活动,领导可以全面掌握企业或有关项目过去的经营成果,理性地分析企业或有关项目目前的经营状况,客观地预测企业或有关项目的未来发展,把资金投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或项目,从而有效地保证信贷资金的运用安全。
信贷活动的查考凭证。商业银行的贷款一旦发生不良,就需要寻求法律的保护,在寻求法律保护的同时,又需要提供大量的原始凭证。信贷档案作为原始记录,是重要的法律证据。真实、完整、有效、合法的信贷档案是商业银行在法律诉讼中取胜的关键。
存在问题
对信贷档案管理重视不够,概念模糊。领导和客户经理只重视存贷款业务的发展,关心存贷任务的完成,认为信贷档案就是简单的户口薄、结婚证,造成信贷资料收集不齐全;对信贷档案管理认为只要借贷业务办结完毕,剩下的事情都是档案管理员的事,跟自己没有关系,造成信贷档案归档不及时,能拖就拖。
信贷档案管理体制亟待进一步健全。近两年,农商银行逐步集中管理信贷、会计档案,但是以信贷、储蓄账户及企业和个人征信等时效性较强的专业档案,按照分工不同,各部门分散管理,存在档案管理年限、管理归档不集中的问题,这种模式的发展严重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档案的整体管理。
信贷档案管理内容不健全。归档的信贷资料不按时、按续、按规定和要求排列,有的跨年度混装,有的大小额之间混装,给检查和查阅带来一定的难度。
加强信贷档案管理的对策
信贷业务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靠几个孤立的管理规定是无法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必须建立起一套严密科学的、全面细致的管理体系堵住每个管理环节的漏洞才行。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确保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制定信贷档案规范化考核标准与办法,将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日常业务考核,与信贷主管领导、信贷档案管理员和相关信贷人员每月绩效挂钩,并纳入年终考核作为评先的条件,激发做好信贷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有效地发挥防范与化解信贷风险的积极作用。
建立健全操作制度,确保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持续推进。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各负其责。明确客户经理的职责、信贷资料管理员职责。信贷部门负责信贷业务档案移交前的收集、整理、装订、立卷、归档等工作,并对所移交档案资料的真实、完整、有效、保密等负责。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信贷业务档案移交后的整理、保管和日常维护工作,并对接交入库信贷档案的安全管理、提供利用、销毁负责。
加大收集保管力度,确保信贷档案齐全完整。主要是借贷资料、信贷管理资料、借款人经营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实行信贷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把档案工作贯穿到整个信贷业务发展的始终,把制度落实到实处。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确保夯实信贷档案管理基础。一是定期举办信贷业务培训班,提高客户经理对信贷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按照制定的《信贷档案管理办法》,对客户经理进行信贷档案管理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EXCEL表格的运用,采取短期培训,以会代训,相互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以及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辅导、检查、监督,边教边学边干的办法,使信贷档案管理人员尽快熟悉和熟练掌握信贷档案产生的基本流程。
以实例进行解析引以为戒。在每季度的信贷业务培训中,把已经出现贷款风险的项目作为案例讲解,认真分析加以讨论,使信贷业务人员充分了解信贷档案在维护单位利益和客户利益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做好办理信贷业务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进一步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使信贷业务发展和信贷档案管理有机结合,有郊防范信贷风险发生,为维护农商银行合法权益提供真实、完整的档案保障。
开发挖掘市场信息资源。利用农村商业银行点多、面广、服务优的特点,以及信贷档案的相关信息,加强系统内、外的联系,建立市场行情、价格等市场信息网络,帮助借款人联络诚实可信的客户,扩大购销业务,提高经营效益,实现银企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