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讲话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4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可以说,这次讲话向全社会释放了深化农村改革的强烈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直面农村改革发展中最紧要、最现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为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划清了底线、明确了重点,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遵循。按照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侠的要求,我们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深刻领会讲话内涵要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综合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那么,这次座谈会上有哪些内容需要我们重点学习?怎样才能准确领会到讲话的内涵要义?有哪些解读值得我们关注?本期内容将给您解答。

    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王侠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安徽小岗村重要讲话精神

    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学习传达总书记安徽小岗村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是供销合作社全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就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侠表示,总书记在讲到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联动时,把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作为农村改革六项任务之一予以强调,明确指出要“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按照政事分开、社企分开的方向,打造同农民利益联系更加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加完备、市场化运行更加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这对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既是鼓舞,更是鞭策。

    王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的重要讲话,既站得高、看得远,又接地气、很解渴,对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最紧要、最现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和回答。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农村改革的又一次动员和部署,为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划清了底线、提供了遵循,是指导新的历史条件下“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讲话充分体现了总书记浓厚的“三农”情怀,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深厚感情,是他真挚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和充分体现,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标杆。讲话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三农”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讲话既是对中国几千年农村发展历史的深刻洞察和总结,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实践的最新概括和提炼,表明我们党对“三农”工作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了新高度。讲话体现了总书记对推进农村改革旗帜鲜明的态度,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总书记在这里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这本身就是一种昭示,就是要向全社会释放强烈信号,农村改革只会深化、不会停滞。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农民收入连续迈上新台阶,农村社会呈现新气象,这些都是农村改革成效的生动体现。

    成绩

    深化综合改革  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王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当前,农业还是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近年来,供销合作社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始终坚持为农、务农、姓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解决农业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贯彻中发﹝2015﹞1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深化综合改革,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积极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主要工作有:

    围绕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着力推广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在总结山东等地经验基础上,供销合作社积极推广了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土地托管后,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放活了经营权,推动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农民还可以进城打工挣钱,真正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通过代种代耕、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托管服务,小麦、玉米平均每亩节支增收400元左右,经济作物还要更高。目前,供销合作社土地托管服务已拓展到山东、河南、湖北、安徽等10多个省份,托管面积6000多万亩,土地托管已成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一张名片。

    围绕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加快建设现代农产品市场。供销合作社大力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在主产区、主销区和集散地新建和改造3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全系统农产品市场总数达1100家,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占全社会20%。浙江、陕西、重庆等地供销合作社还推动产销对接,将合作社基地的优质农产品,直供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市社区,农民和市民都得到实惠。同时,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总社去年成立了全国性电商平台“供销e家”,上线品种2.5万多种,其中90%以上是农产品。江西、四川、贵州等一些贫困山区的特色农产品,通过供销合作社电商平台销售,打开了销路,促进了农民增收。

    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总书记强调的农村发展三大任务之一。供销合作社贯彻中央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帮助地方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分享农业增值收益。湖南省茶业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建立57万亩优质茶园基地,通过参控股、包销、返利等方式,与35万户茶农结成紧密利益联系,实行保护价收购,每户茶农年均增收6500元。安徽潜山供销合作社推动当地瓜蒌子产业发展,全县瓜蒌子种植农户6000多户,瓜蒌子产业已经成为该县第一大农业产业。

    围绕城镇化带来的农民需求升级,广泛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是总书记强调的农业改革重要任务。供销合作社围绕农民生活新需求,大力发展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目前,供销合作社在全国发展了36万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覆盖50%以上的行政村,为农民提供着日用品销售、技术培训、养老幼教、就业指导等方便实用的综合服务,在促进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侠指出,目前,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提升,去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4.3万亿元,利润381.9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加了1.7万亿元和120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8.5%和13.5%;服务能力提升,从传统的“供”和“销”这“一条线”,拓展到了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一个面”;发展活力提升,一些地方供销合作社优化机构设置,提高运行效能,强化了市场化运营和为农服务功能;基层基础得到加强,近3年时间里恢复发展8664个基层社,总数达到2.8万家,比2012年增加了45%,县及县以下销售额占全系统的比重提升到72%以上。特别是国务院批复的河北、浙江、山东、广东4个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基层组织改造、联合社治理结构等方面,已经取得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速高于全系统,改革红利正在逐步显现。

    目标

    找准着力点  为强农业、补短腿做贡献

    为在补农业之短腿、补农村之短板的过程中做出更大贡献,王侠强调,下一步,全国供销合作社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小岗村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发﹝2015﹞11号文件精神,找准四个着力点,不断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构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一是坚持为农、务农、姓农,加快形成更加完备的为农服务功能。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要在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把土地托管服务向全国适宜地区推广,从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向林果等经济作物推广,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托管方式。同时,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积极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服务,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链增值收益。

    二是夯实基层基础,形成与农民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系。基层是供销合作社开展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综合改革以来,基层社得到快速恢复发展,但是总体薄弱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扭转。要采取多种举措,推进基层社分类改造。注重基层社规范发展,把工作重点从“扩面”向“提质”转变,确保基层社覆盖住了就能立得住、站得牢,成为有效开展服务的一个阵地。按照合作制原则,完善基层社内部管理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密切基层社与农民组织上、经济上的紧密联系,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

    三是加强联合社自身建设,形成更加高效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按照政事分开、社企分开的方向,加快完善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治理结构,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要加快转变联合社机关行政化倾向,建立符合合作经济组织特点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更多运用市场的、经济的办法推动工作。要进一步厘清行政管理职能、行业指导职能、经营服务职能,特别是理顺社企关系,加快构建行业指导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构成的双线运行机制。要密切层级联系,通过行业指导、产权融合、业务合作等手段,推进层级联合合作,形成为农服务整体合力。

    四是坚持稳扎稳打,确保供销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农村改革要做到“四个不能”。供销合作社将认真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供销合作社改革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为农服务的宗旨改丢了,不能把系统优势、规模优势改没了,不能把社有资产改少了,不能把沿市场经济前行的方向改偏了,不能搞“一刀切”。在综合改革过程中,既要大胆探索,更要管控好风险,守住底线红线,不折腾不反复,确保干一个成一个,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经济平稳运行。

    专家看法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  张晓山

    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应从理论、法律和政策几个层面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明确及落实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

    确权,首先是明确集体对农村土地的所有权。2015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抓紧研究起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这项工作已经提上日程。在此基础上,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边界、所有权的层级,并与不动产登记相衔接,搞清楚集体的家底。

    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怎么落实?《物权法》提出了成员集体所有的概念。集体所有权的权能包括发包权、使用监督权、调整权、流转管理权、收益和补偿取得权、收回权等;要进一步明确所有权权能的行使主体以及相应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集体所有权权能的行使和落实应反映集体成员通过民主程序体现的共同意志。

    明确及稳定农户承包权

    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分解开来,在技术层面应包括丈量面积、空间定位、画图、颁证等在内的事务性内容,在制度层面则是对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财产性权利长久不变的承诺,后者是确权的本质所在。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对此项工作作了部署,提出:“抓紧修改有关法律,落实中央关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重大决策,适时就二轮承包期满后耕地延包办法、新的承包期限等内容提出具体方案。”这项工作落实了,就能做到习总书记说的,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放活土地经营权

    土地经营权放活给谁?从实践上看,家庭经营加上社会化服务,能够容纳不同水平的农业生产力,既适应传统农业,也适应现代农业,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但在新形势下,家庭经营亦面临挑战。当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混合型、多样化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以及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出现,这种多元并存的格局将长期存在。这是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所处的基本体制框架。

    在这一大的框架内,在依法、自愿和有偿的前提下,一部分种田能手将那些离土离农的农村人口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过来,扩大经营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打造家庭经营的升级版。农户之间的经营权流转以及农户用经营权入股开展合作经营是农地经营权流转应该提倡的方向。

    在我国大多数农村,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土地归并来实现规模化经营。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农业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大规模流转土地、直接开展超大规模经营不该成为农地经营权流转模式的主流。在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应更加重视通过服务的社会化来扩大农业经营的规模,通过生产的专业化来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度,通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来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通过一二三产的融合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链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  陈锡文

    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目前,农业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着眼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必须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发展现代农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目前在农村,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谁来种地’的担忧已不是杞人忧天。要认真研究措施,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年青一代有人热爱农业,愿意从事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陈锡文提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要注重构建长效政策机制。在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同时,多策并举,通过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通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共享产业升级的增值收益;通过城市非农产业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务工收入;通过相关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立意很高。历史地看,即使城镇化率达到70%,仍会有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因此,光重视城镇化是不够的,必须同步加快新农村建设。”陈锡文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充分体现农村特点,维护好农村文化的精粹。

 (摘编自《人民日报》)

    农业部部长  韩长赋

    构建“三大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

    韩长赋表示,总书记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明确了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任务,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指明方向路径。

    为此,韩长赋提出要构建“三大体系”。一是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今年重点是推进玉米结构调整,实行粮改豆、粮改饲,推进种养结合,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玉米种植。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要强化物质技术装备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当前,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研发推广节本降耗、绿色增产、提质增效和循环利用的技术模式,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是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重点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抓紧研究完善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解决“谁来种地”和经营效益不高问题。 

 (宁启文 赵经平)

    国土资源部部长   姜大明

    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国土资源系统下一步将从四个方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扎实有效促进“三农”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出发,改变过去重数量轻质量的做法,实行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以粮食主产区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原中央苏区、耕地后备资源丰富地区、粮食主产区、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支持实施新一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二是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助力精准扶贫。在贫困地区开展增减挂钩,将节余的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可以显化土地级差收益,增加增减挂钩资金收入,有效解决扶贫开发资金等问题。要确保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收益全部返农村,切实惠及农民。

    三是协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多要素联动,加强部门协同,强化改革的协同性和耦合性,提高改革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形成改革合力。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调研指导和评估总结,深入提炼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及时开展《土地管理法》修订研究。

    四是巩固拓展不动产统一登记成果。抓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农村基层落地,力争年底前所有市县颁发新证、停发旧证,2017年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证、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

(摘编自《人民日报》)

    水利部部长  陈雷

    激发农村水利发展新活力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但依然存在一些短板。水利部部长  陈雷表示,水利部将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坚持不懈补短板、打基础、兴水利、保命脉。

    一是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加快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确保今年年内开工建设20个重大项目,在建工程投资规模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进一步完善现代骨干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增强水利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二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抓紧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在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一批现代化大型灌区。三是以促进农业转型发展为主线,全面完成东北节水增粮行动总体目标任务,加快推进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等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管道输水等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和农业用水效率提高。四是以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为抓手,加快田间渠系配套、“五小水利”、雨水集蓄利用及农村河塘清淤整治,集中连片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抓好冬春农田水利兴修,推进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建设,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高 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