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6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海滩砍柴

□ 胡晓明

    北风呼啸,寒气袭人。一望无际的滩涂,天空蔚蓝,雄鹰翱翔。海浪滔滔,芦花飘荡,柴草茫茫。看到硕壮的芦柴,30多年前母亲砍柴挣钱养家的情景浮现在眼前,触景生情,使我难以忘怀。

    80年代初期,经济拮据,生活困难,尤其是年底,春节将至,花钱更多。为了让一家人改善伙食、穿上新衣,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新年,利用冬闲时间,母亲不顾家人反对,决定和亲戚结伴到海边滩涂砍柴。砍大柴不仅是个体力活,而且风餐露宿生活艰苦,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一般人都会望而却步。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首先是带足口粮。家里七拼八凑凑了40多斤大米和麦片,带上镰刀、绳草、锅碗、被褥等生活用品,骑上自行车,骑行60多里地后到达宿营地。其次是搭建棚舍。选择地势较高、能避风雨的地方建好棚舍。棚舍很简单,用4根木棍支好两个人字型,中间用一根毛竹固定在人字架上,前后连接,然后盖上油布,再放些茅草。室内地面上垫上茅草、稻草,然后再铺上床单、被褥,棚舍就算搭好了。棚舍虽小,也算有个安乐窝了。第三是砌起锅灶。滩涂周围荒无人烟,找不到代伙人家,只能因陋就简。在坡坎上挖个洞,将铁锅放在上面,简单的烧煮就开始了。吃水要到几十里外的淡水河取,十分不便。准备工作做好后,接着就开始劳动作业了。砍大柴虽没有技术,但是要砍多柴、挣多钱,就要团结协作,分工不分家。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话一点不假,砍柴刀锋不快,不仅影响进度,而且耗费体力。所以,早上第一件事,必须将砍柴刀具一一磨快,达到刀到柴倒的效果才可。每天早上晨光未露,当人们还是熟睡之际,磨刀声已经沙沙响起,只见磨刀师傅将脚踩在刀柄上,左手握好刀头,右手将砖块在刀刃上来回摩擦,反反复复。其间,他还不时用柴草在刀刃上擦拭,看是否达到了刀到柴倒的效果。

    吃过早饭后,大家稍作休息,立即进入战斗。5人一组,一字型排开,按照顺时针方向作业。大伙儿一手抓住柴草,一只手挥刀斩柴。手划破了,包扎一下继续干;脚刺痛了,处理过后不停步。无论男女,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完成任务,早日回家过年。劳动中累了歇一会、渴了喝上一口、饿了充饥一下,汗水、笑声交织在一起,就像温暖的大家庭。虽然辛苦,但很快乐。

    砍下大柴后,派专人将柴捆实归拢。为了运输中不散落,保证进度和质量,男人们将大柴扶直整齐,然后放下捆绑结实,确保绳子不能断裂,否则不仅影响时间,而且不便存放看管。所以,男子力量要大、心要细腻。大柴捆好后,必须将其搬运到指定的位置,便于集中管理和结算。

    柴滩芦柴,大小不一、长短不齐,如果混在一起出售,价格不高。为了提高效益、增加收入,大家商量组织人员进行分拣,用于盖房子的分一类;用于编织箔子、席子的分二类;用于柴火的分三类,明码标价、按需索取。这招果然很灵,别人家的大柴销售缓慢,我们的大柴不一会就被抢光了。

    在繁重的砍大柴劳动中,男人们吃的苦比女人们要多,因此,在结算劳动报酬时,女人们提出男人们报酬应稍高一些。但是,很多男人们都表示,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外出打工不容易,何况家庭也困难,必须人均分配。小小的举动,让许多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在海滩的每一天,劳动者的生活都极为枯燥。他们听不到广播、看不到报纸、吃不到美味可口的饭菜,但他们精神抖擞。早晨,雄鸡报鸣,他们早早起床。围坐在棚里,吃着热腾腾的“大锅饭”;中午回来,虽然累得腰酸背疼、步伐沉重,满身灰尘,但简单洗漱,田头吃饭,放碗就干;晚上,睡在简陋的草棚里,聆听浪涛滚滚,眼看满天繁星,他们在思念家人的好梦中安然入睡。

    母亲砍大柴的故事已过去很多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母亲砍柴养家糊口的日子已成为历史,但是祖祖辈辈坚强、勤劳、善良、俭朴的优良传统不能忘。这不仅是一种传承,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