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华代表:完善基础设施 扫除产业发展障碍
江西赣县五云镇是赣南老区的一个贫困乡镇,五云镇12个村中有一半是贫困村,贫困户为623户。
“贫困户要想脱贫,产业发展是关键!”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赣县五云镇党委书记明经华说,近年来,五云镇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产业,目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00多亩,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共带动284户贫困户参与蔬菜种植。
“这些贫困户以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平时还可以在合作社从事管护工作,一年下来每户最少能增收5000元。”算起贫困户的“脱贫账”,明经华眉宇间流露出喜悦。
当地产业发展势头虽然不错,但是有一个问题却让明经华很忧心:贫困地区大多偏远,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以我们镇为例,行政村虽然通了水泥路,但道路等级太低,且损毁严重,而村组中还有一半左右交通不便,乡亲们都希望把路修好,但国家在这一块的投入还不够。”
明经华说,当前,行政村公路国家是按照10万元/公里的标准拨付资金,但对于五云镇这样的贫困地区来说,由于地处偏远、山高坡陡,修路难度大,10万元远远不够。“所以这次我主要想建议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并提高补助标准,减少贫困地区的配套压力。毕竟只有基础设施跟上去了,脱贫步伐才能加快。”明经华说。
(郭 强)
刘雪荣代表: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更好运用市场主体力量
“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认为,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主体的关键作用,实现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最佳融合。
刘雪荣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既令人振奋,又深感紧迫。黄冈是著名革命老区,全市尚有农村贫困人口近百万。
“如何实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我们在实施‘六个精准’过程中,普遍感受到,易地搬迁、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这几个一批任务繁重、必不可少,但挖掉贫困的根子,阻断贫困传递,最终要靠发展产业和扶持就业。”刘雪荣说。
刘雪荣说,有了市场主体带动,贫困对象就能“借船出海”,跟市场经济紧密连在一起,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黄冈市参与脱贫攻坚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达到1000多个,带动贫困户5万多户、14万多人增收脱贫,成为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种子选手”和“主力队员”。
刘雪荣建议,建立产业精准扶贫“五位一体”机制,即政府引导、市场带动、农户受益、银行支持、保险参与,共同推进。通过签订协议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产业精准扶贫“航母战斗群”,确保风险可化解、农户能增收、企业不受损。
(皮曙初)
朱张金代表:
老弱病残群体脱贫需引入企业“精准就业”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基层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海宁市华丰村党委书记朱张金对农村贫困人口,特别是老弱病残群体的就业和脱贫问题十分关注。他建议,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和引导更多企业参与扶贫工程,帮助农村困难群体家庭解决就业难题。
在调研中,朱张金发现,许多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人群,有着强烈的就业愿望。朱张金认为,依靠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力量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群体结对互助、灵活就业,劳动脱贫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
考虑到企业将订单交给老弱病残群体加工,客观上存在着效率较低、技术培训难度大、生产管理不便等因素,朱张金建议,政府及财政部门对企业外发订单交给老弱病残群体家庭加工的这种加工生产模式,能在税收上给予一定优惠措施,鼓励有能力和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工程。
(岳德亮 商意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