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6年3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强化农技推广工作 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自然灾害频发重发、农产品数量需求刚性增长等诸多挑战。农业科技作为稳定国家粮食产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必须积极调动基层体系、科研、教学、企业等各方推广力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技术指导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袁隆平: 

    加大秸秆精肥还田技术推广 破解秸秆禁烧困局

    观点

    要解决秸秆问题,必须将其归还给土壤。必须加大秸秆精肥还田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形成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加强政策引导与技术扶持。

    调查

    我国秸秆每年产量9亿多吨。多年以来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案,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的秸秆过剩,致使农村一直乱丢乱烧,不仅制造雾霾,污染空气水体,而且由于有机质没有归还土壤,造成土壤板结,肥力减退。目前我国执行的直接还田方式,对环境、土壤和后作物产量、质量均造成巨大的影响。一是碳氮比失调;二是秸秆粉碎后过长,不利于耕翻;三是粗秆还田后,土壤被秸秆架空,影响种子发芽生长;四是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秸秆还田后,导致严重病虫害;五是直接粗秆还田,矿化作用强。

    建议

    农业部门应就秸秆还田形成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杜绝秸秆直接还田,提倡秸秆由直接还田变精肥还田;土肥部门应尽快出台秸秆有机肥标准,以利秸秆有机肥商业化利用;农机部门应出台秸秆制肥机鉴定标准,列入农机推广目录,迅速推广应用,并全面开展秸秆即时机械制肥和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的培训。

    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建设一批以秸秆制肥机为核心的“收-储-运-用”村级示范中心点。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导,农业企业经营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政策扶持机制。加大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秸秆制肥机的购置财政补贴比例。

    秸秆处理资金要集中使用,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国家大力引导和促进秸秆有机肥回归土壤;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开展秸秆饲料化、基料化研究、示范和推广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汉能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 李河君

    大力推广光伏农业大棚 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

    观点

    应尽快出台光伏农业大棚建造标准和规范,加大对光伏农业各类项目用地的规范化管理,拓宽资金扶持及融资服务,实现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农业生产的新型发展模式。

    调查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光伏扶贫工程,支持光伏发电设施接入电网运行,发展光伏农业。”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正在研究起草的《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在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及现代农业发达的地区,建设渔光互补和农光互补的光伏发电集中区。”

    发展光伏农业的前提是要保证农业的正常生产,确保土地的合法使用。但目前,光伏农业大棚尚无国家的行业建造标准,各地自行其是,不利于大范围推广;一些地方在农用地上打“擦边球”,违背了国土资源部关于设施农业的用地标准,给农民在种植品种选择上造成了负担。

    建议

    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光伏农业大棚建造标准和规范,同时加大对光伏农业各类项目用地的规范化管理,以利于在全国的推广应用;国家针对光伏农业项目的特殊性,鼓励既透光又能发电、真正替代原有覆盖材料的太阳能发电产品的使用,适当放开对透光组件的转化效率约束。事实上,在同等光照条件下,如果按照同等装机规模计算,透光组件与满足“领跑者”要求组件的发电量是基本相同的;进一步简化光伏农业项目的建设及并网手续,设立电费补贴绿色通道,加快光伏农业项目发展;对贫困地区的光伏农业项目给予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及融资服务等方面的倾斜,以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战。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