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3月6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也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陈锡文指出,我国的粮食“多”和“少”是并存的。从多的角度讲,过去连续12年粮食增产,从2003年粮食总产量8614亿斤增加到2015年粮食总产量12429亿斤,年度产量在12年时间中提高了3815亿斤。从少的角度讲,去年的12429亿斤还不能满足国内12800亿斤的粮食总需求,还有400亿斤的缺口需要进口来弥补。他还进一步指出,我国粮食“多”和“少”之间存在着矛盾。他说,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在不断增长,但是粮食的品种结构在供给方和需求方还存在着明显矛盾,甚至比总量的矛盾更突出。此外,我国粮食生产中还存在一个软肋,就是价格没有竞争力。因为我国的粮食生产成本高,价格贵,和国际市场相比没有竞争力,因此会有国际市场的粮食进口到中国,才出现了多了还要进口的情况。
从农业的角度理解供给侧结构改革,陈锡文认为,要把握三个重点:第一,努力追求粮食总供求的平衡,对于目前400亿斤的缺口,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提高和稳定粮食产能;第二,当前品种矛盾比较突出,要加强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以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第三,在保持总量和品种平衡的同时,还要提高粮食价格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对于如何进行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陈锡文提出,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创新和改革,科技创新能够推出更优良的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要进行农业组织创新,让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通过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土地耕地流转集中实现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率。要进行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目前,我国一些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补贴制度、收储制度正在积极推进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适当调减玉米播种面积,同时要推进玉米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由市场决定价格,把补贴从价格中分离出来,“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才能使价格更具有国际竞争力。他提出,政府要用其他形式对农民的合理收益给予必要的补贴,并表示,两会结束后,玉米价格改革或将很快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