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谓深刻记录了我与春节的亲密关系。其实,我与春节可不只是这“一声响”的渊源,今天,就让我来秀秀我与春节的“爱恨纠葛”。
众所知周,我是以火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公元808年,唐朝炼丹家清虚子撰写了《太上圣祖金丹秘诀》,是世界上关于火药的最早文字记载。火药怎么来的?它就是炼丹人在炼制丹药过程中的“意外收获”,而这个“意外”,既美丽——演变成了漫天绽放的火树银花,又危险——成了制作威力极大的武器的原料。今天我们只说这“意外”美丽的一部分。
我有很多小名,“爆仗”“炮仗”“爆竿”“纸炮”“响鞭”“鞭”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名字跟我的特性有关,一是炸,火光四射,二是响,震耳欲聋。因为我这特性,就和春节有了交集。为何?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残暴,久居海底,但到除夕时会爬上岸,伤害百姓,吞食牲畜,人们苦不堪言。后来发现“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每年除夕,人们都要贴对联、放鞭炮,以驱逐“年”兽,常保平安。自此,“爆竹声中除旧岁”这习俗就沿袭了上千年。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就是描写人们在正月初一起床,首件要事便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声声爆裂以赶走怪兽恶鬼。后来人们制作鞭炮,我摇身一变,以红色纸为新装,爆竹声后,碎红满地,被称为“满堂红”,以博好彩头。
上千年来,我与春节密不可分,可谓情深似海。如今在很多人的认知中,春节没有我的相伴,看不见我的光影,听不到我的歌唱,春节就是“没了年味儿”,满心缺憾。现在不少人还珍藏着有我相伴的孩童时光的温暖回忆。他们小时候过春节就盼望放鞭炮,很多男孩为了显示自己勇敢,还特意把我捏在手里,等点燃了再扔出去;小姑娘们见我不仅流光溢彩,还会飞出降落伞等小物件,笑声如铃。那个时候,很多家庭都是把我拆散了分给孩子们玩,我就是孩子们口袋里的宝贝,要留到除夕初一这些正日子才舍得拿出来燃放。
快到21世纪时,由于各种原因,我在全国很多城市被禁被限,从此不能自由绽放于夜空。为此,我也是心怀郁闷:凡事都是双刃剑,有利必有弊。说我不环保,你们为何就不看到我多年来已在不断改进,努力向环保型绿色型变身?说我污染空气,可多少人就是等在春节时以我为乐,讨个新春好彩头,以我粉身碎骨换你会心一笑,你们为何还要“因噎废食”,莫非怕污染空气人们就可以不开车、工厂就停歇?说我安全隐患大,容易引发火灾和人身伤害,可是大部分事故都是因为你们不遵循我的秉性肆意妄为所致,忘了我有美丽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啊。
进入新世纪,人们对我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今年春节将至时,有的城市“禁改限”,有的城市“限改禁”。对此,我已经能笑看云淡风轻。我深深意识到,吐槽抱怨,不如强大自身。我有缺点我承认,世上没有完美无缺之物。但我在改:多少科研人员费精力,多少花炮公司斥巨资,只为让我更环保更安全?你们不看世界各地多少城市以我作为旅游名片,他们难道不在乎环保不关心安全吗?非也。唯有客观理性地对待我,才能看到我的美,扼住我的险。
多少年来,春节与我爱恨交织。爱我的绚丽多姿,又怕影响环境;爱我的姹紫嫣红,又怕引发事故。有我的春节,人们欢笑却夹杂担心;没我的春节,人们冷清又倍感缺憾,我与春节,就是这么“纠缠不清”。有人说,要注重我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对这样的声音,我很感激。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习俗,要在一朝一夕改变,并不现实。来日方长,我已在改变,变得更美更强大更安全,我也期待你在改变,要好好爱我理解我。我相信,如今人们对于我的热情降温,只是对环境污染的无奈和妥协,我相信你们深爱我漫天绽放时的绚烂光彩和喜庆气氛,我相信我会和春节和你们永远在一起。
(大 山)